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信仰]第二集 壯志換新天:信仰凝聚出創業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2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894a75d37ef4627992f3c260452b2ca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過一天的努力,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又一口新井即將開鑽。這一天,也是1205鑽井隊老隊長王進喜去世41週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隊員們以特有的方式,紀念他們的老隊長,一個為中國石油工業奮鬥一生的共産黨員。1959年10月,王進喜作為全國勞動模範,到北京參加國慶10年慶典。一天,他路過沙灘北大紅樓附近時,看到公共汽車上背著“大包袱”,就問身邊的人:“汽車背的是啥?”有人告訴他:“那是煤氣包,因為國家缺油,公共汽車改燒煤氣了。”國家缺油到這個程度,對石油工人來説,實在是説不出來的痛楚。這位堅強的西北漢子,蹲在街頭哭了起來。

    1960年春,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在東北大慶展開。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于3月25日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這裡的鑽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把“貧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裏去。

    這是當年留下的真實畫面,王進喜帶領他的工友們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人拉肩扛”把鑽機卸下來,運到薩55井井場。

    僅僅4天時間,一座重60噸、高40米的井架豎立在大慶的茫茫荒原上。然而,沒有打井用的水,無法開鑽。

    王進喜組織大家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臉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噸,保證了按時開鑽。4月19日,薩55井勝利完鑽,進尺1200米,王進喜帶領的1205鑽井隊首次創下了5天零4小時打一口中深井的紀錄。

    這樣的畫面為我們永遠地保存下了鐵人精神的力量。王進喜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名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這些質樸無華的語言,每一句都閃耀著信仰的光芒。這是什麼信仰,是共産黨人為建設社會主義而艱苦創業的信仰。一個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怎樣的精神風貌?一個國家,在艱辛創業的奮鬥中,能夠達到怎樣的精神高度?在那段歲月裏,中國共産黨人信仰凝結出的創業精神,給了我們答案。給我們提交答案的,遠不只王鐵人一個人。

    在今天的河南省林州市,有這樣一個旅遊景點:一條纏繞在半山腰的水渠,不僅吸引著遊客的目光,同時澆灌著林州54萬畝良田。然而,60多年前,林縣還流傳著“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的哀怨,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這樣的面貌能夠改變嗎?林縣人要用壯志換新天。他們決定“重新安排林縣河山”——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上劈山修渠,要把漳河水引入林縣。1960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林縣人沒有過傳統的元宵節,而是扛起鐵鍬,推著小推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太行深處。從1960年2月開始,中共林縣縣委組織數萬民工動工修建紅旗渠。在這個難以想象的建設工程中,哪最苦最險,哪就有共産黨人。

    這段影像,最真實地記錄了修建紅旗渠的艱險,人們腰繫繩索,在懸崖上作業。稍有不慎,就有撞傷身體、甚至掉下懸崖的危險。在一次爆破作業中,發生了山體崩塌,眼看著山上滾滾而下的巨石,鐵姑娘隊隊長李改雲一把推開來不及躲避的隊友,自己卻被埋在亂石堆下,付出了一條腿終身殘疾的代價。

    1965年4月5日,林縣人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紅旗渠分水嶺,親眼見證了他們盼望已久的幸福時刻——總幹渠通水儀式。經過五年零兩個月的艱苦奮鬥,這條長70.6公里的人間天河,奇跡般地穿行在蜿蜒起伏的太行山腰。

    今天,紅旗渠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青年洞成為紅旗渠精神的標誌性景點,吸引著來自各地的年輕人。創業艱難百戰多,創業艱難奇跡多,創業艱難,精神昂揚。那個時代,共産黨人的信仰鑄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豐碑。在需要保家衛國的時候,創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沒有石油的時候,迸發出“大慶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誕生了“雷鋒精神”;為了讓舊貌換新顏,涌現出“紅旗渠精神”。

熱詞:

  • 信仰
  • 第二集
  • 壯志換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