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信仰]第二集 壯志換新天:信仰融入自強不屈的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2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a202a6105664c15bf050cf7b4ef9c5d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鳥巢,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它以巨大的門式鋼架結構組成,全部用鋼量為11萬噸,它是今天中國國力的一個小小的展示。但是,我們無法想象,1949年中國的鋼産量,不論品種和質量,全部加起來也只能建一個半鳥巢。作為鳥巢用鋼的生産企業之一,鞍鋼見證了新中國建立初期的艱難歲月。

    1948年2月,鞍鋼回到了人民手中。但這個舊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在1945年到1947年的3年時間裏,由於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的破壞,已是千瘡百孔,滿目淒涼。當時,一位留用的日本冶煉專家斷言:現在,中國人只能在這裡種高粱。要出鋼至少得要20年後。那時候,中國不僅僅沒有鋼鐵,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毛澤東曾形象地説:“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今天的鞍鋼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之一。然而,這樣的輝煌是從60多年前開始的,是用一個個破舊的螺栓、閥門甚至是不起眼的小小螺絲釘鑄成的。在今天鞍鋼的一座座高爐下面,依然保留了許多小鐵屋,這裡存放著煉鐵高爐的1000多種零配件。這樣的倉庫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孟泰倉庫。

    1948年的冬天,已經離開鞍鋼兩年的老工人孟泰被軍代表請回了鞍鋼,而當時孟泰一家已經斷糧。

    讓孟泰最感動的是,軍代表告訴他,從今天開始,鞍鋼屬於像他這樣的普通工人。從今天開始,鞍鋼生産的每一噸鋼都是為了建設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

    當時的鞍鋼,方圓十幾公里,孟泰帶著他的工友奔波在十里廠區,揀回一根根鐵線、一顆顆螺絲釘、一件件備品。短短數月,回收了上千種材料,撿回上萬個零備件。在他的帶動下,鞍山全市居民獻交煉鋼器材21萬多件,煉鐵高爐逐步恢復了起來。1949年6月,2號高爐流淌出第一爐鐵水。從一片廢墟到恢復生機,鞍鋼人僅僅用了16個月。兩個月之後的8月1日,孟泰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産黨,擁有了新的政治生命。從此,孟泰“跟著共産黨走,棒打不回頭”,走上了一條堅定的信仰之路。

    中南海懷仁堂,解放以前一直是王公貴胄出入的地方。1950年9月25日,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孟泰和463位普通勞動者走進這座殿堂,他們共有一個閃光的名字——“勞動模範”。在他們的笑容中綻放的,是一種新的激情和信仰,那就是把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轉化自強不屈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勞動奉獻建設起一個強大的新中國。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就這樣把普通勞動者和新中國前所未有地聯絡在了一起。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有了這些用新的信仰武裝起來的普通勞動者,中國共産黨將領導人民在一張白紙上描繪最新最美的畫卷。然而,就在這些勞動模範走進中南海10多天后,一場血火考驗就不期而至。

    1950年秋天,在美軍轟炸機的轟炸下,鴨綠江大橋成為一座斷橋,新生的共和國剛剛慶祝完第一個生日,就不得不面對世界上頭號強國美國的挑戰。1950年,美國的鋼産量是8772萬噸,同時還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産能力。而當時的中國,鋼産量只有60萬噸,基本上沒有軍事工業,部隊的裝備是繳獲的“萬國牌”。面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的戰爭,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不戰,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將無法挺起胸膛,就沒有光明的前景。而力量對比懸殊,註定了戰爭的殘酷性。但就是在如此力量懸殊的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産黨人自強不屈的精神,同保家衛國的目標,緊密地連在了一起,正是在這樣的信仰感召下,他們以血肉之軀為新中國贏得了勝利和尊嚴。

    1950年11月29日,志願軍連長、共産黨員楊根思帶一個排扼守一處高地,此前已連續擊退號稱“王牌軍”的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8次進攻。這時,全排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面對敵人的第9次進攻,已經負傷的楊根思平靜地對兩個傷員説:“你們下去,把重機槍帶下去,不能留給美國鬼子。”戰友走後,他打完最後一顆子彈,拉著了最後一個炸藥包的導火索,縱身撲向敵人。

    在先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290余萬志願軍官兵中,有11萬多像楊根思這樣的英雄兒女在作戰中犧牲了。他們中的許多人,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産黨員。

    為保家衛國,這些英雄兒女在剛剛跨進新中國門檻的時候,倒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當時是北京機器總廠的黨總支副書記,他是第一批報名參加的志願軍戰士。但是,他別離新婚妻子到朝鮮僅僅34天,就在敵機的轟炸中犧牲了。毛岸英出發前,毛澤東曾同人談起:“我是黨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又派誰的兒子去呢?”毛岸英犧牲後,他把毛岸英穿過的一件白襯衣珍藏到自己去世。1953年4月,毛澤東在中南海專門接見了一位來自四川農村的老母親鄧芳芝,因為她像毛澤東一樣,兒子也犧牲在了朝鮮。她的兒子,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敵人機槍的黃繼光。領袖和人民,同樣的付出,同樣的感情,為的是同一個信仰,那就是自強不屈地建設和保衛新中國。

    上世紀50年代初,邊打邊建的新中國,只用了3年時間,就實現了恢複國民經濟的目標。到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的時候,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取得巨大進展,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多年來共産黨人為之奮鬥追求的目標,就這樣從理想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熱詞:

  • 信仰
  • 第二集
  • 壯志換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