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壯大村級組織仁和實施“五個一工程”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1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8日一大早,攀枝花市仁和區大田鎮片那立村村支書王連會把李建傑等幾個石榴種植大戶召集到一起,商討今年石榴的營銷策略。“今年由於乾旱,石榴可能會減産,但要想辦法實現減産保收。”王連會拋出了自己的想法,組織大家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考察水果市場,把大田的石榴賣到省外的大城市。聽王連會這麼一説,李建傑有些興奮:“好,我們支持你,跟你幹,我們心裏踏實。”

  像王連會這樣讓村民心裏踏實的村支書在仁和越來越多。這得益於近年來仁和區實施的“五個一工程”——選好一個黨組織&&人、建強一個村級黨組織、培育一項特色主導産業、壯大一支技術人才隊伍和健全一套工作運行機制。敢吃“螃蟹”的村支書

  2001年,能人黨員王連會被選為&&人,走上了村支書崗位。一上任,王連會就一心想著帶領村民致富。

  一次到外地參加培訓,王連會發現當地大規模種植石榴,並且效益很好。想到大田的氣候和土壤和當地差不多,他&&引進了石榴新品種,在自家果園試種。

  連續幾年,王連會種植的10余畝石榴每年收入數萬元,這可把他樂壞了,“一定要帶動村民種石榴”。可是,他動員的話剛説出口,村民就搖起了頭,村民高興福説:“既無種植管理技術,也沒有專家指導,根本不敢種石榴。”

  王連會見狀,三番五次上門勸説,還把村民帶到自家果園參觀,最終,高興福等人抱著嘗試的心理種下了石榴。如今,片那立村處處可見漫山遍野的石榴林,一座座小洋樓拔地而起,高興福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石榴大戶。“我們選對了致富&&人。”高興福笑呵呵地説。

  仁和區鼓勵把王連會這樣自己願意奉獻、群眾滿意的能人黨員選為&&人,增強了發展帶動力。“近年來,通過實施能力提升工程,使村支書崗位成為了‘香餑餑’。”仁和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雲洲表示。文化大院裏的“新農校”

  6月8日傍晚,片那立村的文化大院熱鬧得很,幾名老人悠閒對弈;幾個年輕人翻閱書籍;操場上,有人在打籃球,一群孩子在旁邊嬉戲……

  以前的片那立村連村民開會的地方都沒有,一到農閒時節,村民無所事事,王連會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村民們的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於是,王連會帶領村民建起了這個文化大院。

  “莫小看文化大院的作用,既能讀書看報增長見識,又能休閒娛樂鍛鍊身體,村裏一陣陣文明新風從這裡颳起,一批批新型農民從這裡走出,村民誰不願來?”王連會的一席話,道出了文化大院的無窮魅力。

  但文化大院的魅力還不止這些,記者在文化大院的二樓見到一塊醒目的招牌:片那立村新農校。原來片那立村每年都要邀請農業專家到村裏來講授農技知識,文化大院已經成了一所培訓學校。

  不止在片那立村,仁和區通過建立田間學校、引進培訓合作等方式,建立健全新型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和運行機制,培養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農村複合型人才;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把農村黨員幹部培養成實用人才,把實用人才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農村黨員幹部,壯大農村技術人才隊伍。(滕德銀 本報記者 秦勇)

熱詞:

  • 王連
  • 仁和區
  • 五個一工程
  • 石榴
  • 文化大院
  • 村級黨組織
  • 村級組織
  • 村民
  • 種植
  • 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