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舊城改造是世界難題 海珠有條件創造範例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方日報訊 (記者/曾妮 通訊員/鄧莉)市委、市政府剛剛成立新型城市化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各區就開始“搶專家”了。昨天下午,廣州市新型城市化決策諮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王如松受邀來到海珠區,參觀考察黃埔古港古村,海珠區委書記姚奕生親自當“解説員”。王如松院士説,海珠區建設生態城的條件得天獨厚,要把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結合起來,海珠一定能夠成為廣州新的明珠。

  懷舊的石板巷、保存完好的舊祠堂、修舊如舊的民居,一路看來一路故事。在姚奕生的陪同下,王如松參觀了黃埔古港舊址、黃埔古村人文歷史展覽館、胡氏宗祠、韓艷剪紙藝術館等。姚奕生説,黃埔古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把古村的歷史風貌完整地保留下來。整個黃埔古村見不到一塊鑄鐵井蓋,全部用青石板替代。在此基礎上,對古村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以前的舊祠堂、私塾被賦予新的功能,有著近200年曆史的清代書塾“端生家塾”被改造為韓艷剪紙藝術館,梁氏宗祠則改為黃埔古村人文歷史展覽館,使這些古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王如松一路上饒有興致地參觀,並不時發問。他説,與北方和江南的古村相比,黃埔古村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黃埔古村靠近黃埔古港,保存了近代中國海外貿易的歷史和特色,展現了廣州市近代中國商貿中心的城市地位。尤其是建築格局與北方很不一樣,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不過古村的發展也面臨一些制約,比如人口過於稠密,將來要進行適當的抽疏,另外村裏的産業還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式的生産方式和生産階段。

  王如松建議,黃埔古港古村的保護髮展,要注意把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結合起來。古村的後續開發要通過規模化龍頭企業帶動,實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建設。除了發展旅遊之外,還要把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産業發展起來,比如手工業、工藝品設計,要讓當地老百姓從産業中獲益,而不只是把自己家的房子給遊客看。産業發展要尊重市場規律,而不僅是依靠政府行為和政府補貼。王院士還提出建議,在後續的開發中讓村民入股,讓每家每戶都有工作,但必須是在統一化的先進管理下。

  王如松認為,海珠區建設生態城的基礎很好。海珠是一個島嶼,它就像珠江上的一顆明珠,島上有萬畝果園,還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這裡商業發達、産業興旺。但現在海珠區面臨的制約是西部人口太密集,有1/3的面積是城中村,改造起來很難。要進行統一規劃,由點及面地進行改造。

  “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王如松説,在人口密集的地區進行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探索出一條節約集約的、老百姓能負擔得起的舊城改造路徑,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海珠有條件也有機會創造範例。海珠西部是人口密集的工商業舊城區,東部是以自然生態為主的新城區,要把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結合起來。王如松説:“我相信,建設好生態城,海珠一定能夠成為廣州新的明珠!”

  作者:曾妮 鄧莉

熱詞:

  • 古村
  • 舊城改造
  • 黃埔古港
  • 生態城
  • 胡氏宗祠
  • 新區建設
  • 祠堂
  • 修舊如舊
  • 人文歷史
  • 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