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技術讓黑土地更具生機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糧食生産,耕地土壤是最堅強的基礎支撐。近年來,伴隨新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推廣應用,我省獨有的廣袤寒地黑土的合理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已經破題

  本報記者 劉淑濱 張桂英

  雖然現在地裏沒什麼活兒了,但姚宏亮一有時間就會到他的稻田地裏“坐坐”。他説,“坐在地邊,看著長勢正旺的稻秧,心裏可敞亮了。”

  姚宏亮是全國種糧大戶、延壽縣加信鎮太和村農民。因為連年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肥,他的水稻基地的耕地土質徹底變了樣:一是疏鬆了,“腳踩上去松鬆軟軟,像發面饅頭似的”;二是色兒深了,“又變成黑土了”。姚宏亮高興地對記者説,“現在這地可有‘勁’了,插秧剛一個多月,就長到25公分左右高、‘棵’了十四五個‘杈’;那些施用化肥常規生産的地塊,稻秧比我的要少六七個‘杈’!”

  無害高産“新招法”日益受推崇

  姚宏亮對耕地的養護可不僅僅是換個肥料種類,還有他自己發明的“高科技”獲得國家專利的覆膜有機水稻專利生産技術。這種技術既為稻秧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溫條件,又封閉了雜草的生長空間,以最安全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有機水稻生産最撓頭的除草問題。正是這個專利技術和施用肥料的改變,讓姚洪亮的耕地實現了穩步增産。

  如今在我省,越來越多的農民都開始認這個“理兒”要高産,要打好糧,得在耕地上做文章。這一點,入行生物肥料生産領域10多年的黑龍江省虹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張海山感觸很深。他説,現在農民的觀念跟過去不一樣了。(下轉第六版)

熱詞:

  • 有機水稻
  • 姚宏亮
  • 施用
  • 黑土地
  • 農民
  • 高科技
  • 高産
  • 我省
  • 新技術
  • 生物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