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基層]“熱心腸”讓博物館展品不再“冷冰冰”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施遠(中)正在向觀眾介紹潘西鳳的留青竹雕筆筒

  


收藏家黃玄龍(左)對於展品也讚不絕口

  東方網記者方翔6月18日報道,“竹鏤文心——竹刻藝術特展”作為60週年館慶系列活動的首場專題展覽目前正在上博舉行。6月15日,此次特展的策展人——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施遠為眾多的博物館粉絲們進行了一次專題導覽,而這僅僅是一個多月以來所作的多次導覽之一。

  積極互動擦出火花

  “施老師,這件留青筆筒應該是這個部分最精彩的一件,麻煩你説一下吧”,在導覽現場一位中年觀眾説。“你説的非常對,這件潘西鳳的留青菊石圖筆筒紋飾風格具有典型的雍正朝時代氣息,而且利用留青工藝表現繪畫中的沒骨法,加上精湛的書法和印章雕刻,確實是留青作品中的經典之作”,被粉絲們“保衛”的施遠説。

  從明代直到20世紀中葉的竹刻藝術史,可以概括為三大潮流:以嘉定竹刻為代表的“深刻”、濫觴于金陵濮澄的“淺刻”以及別具風韻的“留青陽文”。這三大潮流,既是雕刻樣式上的分野,也具風格上的差異,並且相互激發、互為影響,共同構建出絢爛多姿的竹刻藝術世界。對於施遠來説,能夠以竹刻作為特展的主題也是非常興奮的。“竹刻是一個非常小的門類,特別是對於上海博物館來説,主要以青銅器、瓷器和書畫等大宗藝術品見長,能夠以竹刻作為特展的主題,無疑是給我們年輕人一個非常大的施展空間”施遠説,“在今天的導覽中,我原本只準備講一個小時,但是觀眾們太熱情了,最終講了快兩個小時了”

  “大腕”藏家聞訊而來

  在特展的現場,近年來收藏市場上叱吒風雲的大腕級收藏家——翦淞閣主人黃玄龍也對此次的展品讚不絕口,“這件竹雕煮雪銘杯絕對是一件逸品,特展中的許多展品讓我大開眼界啊”,黃玄龍一邊説,一邊還拿著他的秘密武器——可以隔著玻璃看的放大鏡仔細欣賞著精彩的展品。

  “感謝你們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展覽”,黃玄龍對施遠説,“這樣的展覽,能夠在上海看到,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説,真是三生有幸啊,我過幾天還會再來的。看一次是絕對不過癮,到時希望還能見到你。”

  專題活動精彩紛呈

  在整個六月中,除了15日舉行的竹鏤文心特展的專題導覽之外,還有8日舉行的景德鎮顏色釉瓷器和29日舉行的金玉年華特展的專題導覽。這些導覽只需要觀眾在活動開始的時候至相關展廳門口集中就可以了。除了專題導覽之外,公眾講座也是上海博物館的一大特點。

  如何了解這些精彩紛呈的專題活動呢?在上海博物館的一樓大廳中有“活動安排”的資料可以免費索取,而在網絡上也自發的形成了一批博物館的“粉絲”微博,其中@MuseumLife-in上海博物館無疑是其中最為積極的一個,其關注上海博物館的各項活動,目前已經有了近8000位粉絲。

  讓普通觀眾更了解博物館,上博的專題導覽無疑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在冷冰冰的展品背後,我們需要的是一批“熱心腸”。

熱詞:

  • 上海博物館
  • 施遠
  • 粉絲
  • 印章雕刻
  • 嘉定竹刻
  • 觀眾
  • 展品
  • 熱心腸
  • 大腕
  • 活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