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抗戰新劇盯上五台山僧尼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8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韓亞棟

  “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的抗戰題材挖掘殆盡了,現在輪到和尚、尼姑了!”

  “抗日人物篇已經接近窮盡,抗日動物篇馬上就要登場了!”

  ……

  這兩天,兩部未曾開播的電視劇剛一“露臉兒”,便引來網友的“集體吐槽”。陷入雷同劇目審美疲勞的電視觀眾們,緣何會對兩部“獨闢蹊徑”的電視劇紛紛扔板磚?

  事兒還得從一張在網上瘋傳的圖片講起。它源於剛剛閉幕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交易大廳現場,拍的是兩張並排貼置的海報(如圖),其中用紅色大字著重標識的劇名──《五台山抗日傳奇之和尚連》、《五台山抗日傳奇之女尼排》,以及一身戎裝的抗戰新主角兒──五台山僧尼,都極其惹眼,似乎正急欲訴説一段鮮為人知的英雄傳奇。

  觀眾的感受恰好與之相反。在一窩蜂的口誅筆伐中,他們首先質疑的是故事的真實性。有人擔憂,“和尚當兵是有,尼姑沒聽説過,就算有,這戲裏演得靠譜嗎?”也有人直言,“這簡直是鬧劇一場,同‘全真七子重出江湖,與滅絕師太大戰三百回合’幾乎是一檔子事兒!”

  其實,在高調宣傳的劇名下方,還有一行“略顯低調”的小字──“取材五台山地區僧尼抗日真實事件”。 據專門研究過五台山歷史的學者透露,抗戰時期的五台山,倒真發生過僧尼從戎的義舉。不過,這仍然未能平息觀眾的非議之聲。

  大傢伙兒又開始質疑它離譜的劇情。“之前只顧看名字,仔細看了圖,發現《和尚連》裏怎麼有個女戰士?尼姑排裏有個男上司,似乎明白了些什麼……”有眼尖者含蓄地説。“《女尼排》的故事主線竟不是尼姑抗日,而是小尼姑與抗戰兵的虐心三角戀,這不是坑爹嗎?”看完劇情的人斥責道。

  海報上的其他細節也成了“靶子”。眼見劇中人清一色嶄新靚裝,有網友便挑刺兒了,抗日意味著戰爭、艱難和困苦,但海報上的抗日英雄,怎麼個個都像喝過大補湯一樣滋潤?這還是風餐露宿的戰士嗎?

  “這是主創追求新鮮、傳奇和與眾不同的必然結果。”長期從事歷史題材劇目創作的著名編劇劉和平説,抗戰劇最初的主角是八路軍、新四軍和遊擊隊,後來又先後出現國民黨和民眾抗戰的作品,但這些題材很快也趨於同質化了,於是,很多人便開始探索更富戲劇性和傳奇性的題材。因為一部劇越是傳奇,便越能獲得高收視。劉和平認為,抗戰劇之所以越走越窄,越走越極致,與編劇們可選擇的題材空間越來越小有關。

  很多電視人對《女尼排》製片方的操作頗有微詞。“它的題材涉及到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這些都是很嚴肅的話題,但片方顯然在以一種獵奇求新、嘩眾取寵的態度對待它,這是被市場牽著走、降低藝術品格的體現。”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原副秘書長王佔海毫不客氣地説。劉和平也補充説,僧尼抗日的題材固然新鮮,但它加在主創身上的擔子其實也很重,“宗教人士與普通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迥然有別,要把他們表現得準確自然、順理成章,其實並不容易。創作者還是得進行完整的藝術構思,而不是只抓吸引人眼球的看點元素。”張潔攝

熱詞:

  • 僧尼
  • 五台山地區
  • 新劇
  • 尼姑
  • 靶子
  • 電視劇
  • 女尼排
  • 抗戰時期
  • 吐槽
  • 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