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堆瓷片造出世間萬物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7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潮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堆彩色瓷片東拼西湊,能拼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貼出一個個傳神的文官武將。嵌瓷,這種頗具潮汕特色的民間建築裝飾工藝,在汕頭市區一些老建築的飛檐屋脊上隨處可見。可是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些寓意富貴、吉祥的嵌瓷作品是如何“出爐”的,記者近日就走訪了在龍湖村一祠堂施展手藝的嵌瓷藝人林岳明。

  變廢為寶造就嵌瓷藝術

  在龍湖村的吳氏家廟,50多歲的林岳明正在屋檐上忙活著,“葵龍”、“輝魚”、“新科狀元”等嵌瓷作品就一一“站”在人們眼前。林岳明是潮安浮洋鎮人,從藝30多年的他足跡遍及潮汕各地,留下了不少作品。

  林岳明介紹,嵌瓷俗稱“扣饒”,創始於明代,盛行于清代。初期只是一些民間藝人將陶瓷生産過程中廢棄的碎瓷片,特別是那些有釉彩與花卉圖案的彩瓷片,變廢為寶嵌貼在屋脊上變成簡單的花卉、龍鳳之類圖案來裝飾美化建築。後來,隨著陶器生産技術的改進,瓷器作坊為嵌瓷工藝專門燒制出低溫瓷碗,彩上各種顏色,供剪裁鑲嵌成平貼、浮雕或立體的人物、花鳥、蟲魚等,裝飾于廟宇、祠堂、亭臺、樓閣和民居的屋脊、屋檐、門樓和照壁上。

  好手藝全靠苦練鑽研

  學習嵌瓷除了對這種建築工藝的喜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鑽研的幹勁。林岳明稱他小時候就喜歡畫畫。他先後師從潮汕地區嵌瓷名家張長髮、以及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盧梓高,使嵌瓷技藝不斷提高,就這樣,手藝精湛的林岳明的名頭越來越響,汕頭金砂、華塢以及潮陽、潮南、澄海、揭陽等地的一些宗族祠堂或是倣古民宅都留下他的作品。

  林岳明稱,一般接到任務後,他先回家備料,進行初稿造型、定稿、剪貼瓷片等等。林岳明介紹,以前都是在現場創作施工,現在基本都是先在家裏的作坊做成半成品後,再運載到現場粘貼。他笑著説,像做成半成品再運載到現場粘貼這道工序,如果嵌瓷師傅沒有一定的經驗,做出的半成品與實際場景不吻合,那不僅拖延了工期,而且還會被人笑話。

  傳承乏人手藝日漸式微

  沒有多年實踐創作,就不可能做出好作品,這些因素,令這種潮汕傳統的建築裝飾藝術傳承日漸式微。

  林岳明介紹,嵌瓷師傅都是從做學徒開始的,學藝時,經濟收入少,學藝過程中還需手腳勤快,兼之悟性聰慧,才能學到這門手藝的真工夫。而從學徒到“單幹”,沒有五、六年時間是難以熬成氣候的。再者,這種手藝活十分辛苦,作業場所都是在飛檐屋角,因而不論炎夏寒冬、長年累月都是戶外作業,沒有好體魄是難以吃得消。所以這門活兒一旦“沾”上難得輕鬆,也正是如此,現在年輕人鍾情這門技藝的很少,行業傳承自然受到影響。

  不管如何,嵌瓷作為一門獨特的潮汕建築工藝,受到人們的喜愛。採訪中不少希望,這種傳統手藝能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據《汕頭特區晚報》

熱詞:

  • 林岳明
  • 瓷片
  • 潮汕建築
  • 世間萬物
  • 作品
  • 祠堂
  • 汕頭特區晚報
  • 手藝
  • 屋脊
  • 藝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