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法那村——“這些年的那些事兒”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6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貴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靜靜流淌的百車河畔,美麗的村莊法那就坐落於此。

  6月初,記者再次走進水城縣蟠龍鄉法那村,看看日新月異的新農村建設,聽聽老百姓的心聲,感受法那村“這些年的那些事”。

  因一首自創的《再唱山歌給黨聽》而聞名的顧建平再次迎來了生意的高峰——平均每天上百人光顧他的“造紙人家”農家樂,營業收入最高時差不多近萬元。

  從爺爺那輩兒開始都是造紙工人,如今雖然從事的是餐飲行業。“總也不能忘本嘛!”顧建平向記者解釋著“造紙人家”名字的來歷。

  説起來顧建平並不是法那村第一個幹農家樂的,周志彪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早在2007年國慶節,嗅到鄉村旅遊商機的周志彪就盡其積蓄,將自家200多平方的老瓦房重新裝修一遍,“桃園農家”農家樂就這麼幹了起來。

  村民們説這些年法那在“變”,一個原本閉塞的小山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聖地”,遊人如織,風光旖旎。

  客人們卻説這些年法那沒有“變”,依然是那樣的熱情,那樣的勤奮。

  法那村旁,就是六盤水現在通往外界的主動脈——水黃高等級公路,法那的“發跡”也正是從這條路開始的。

  2003年水黃高等級公路通車,到市中心區就半個小時車程,對於一直有種植蔬菜習慣的法那人來説,市場終於聯通了。

  55歲的王光強在法那村生活了55年,他慢慢和記者回憶起了當年的歲月:每天晚上11點背著下午採摘的幾十斤蔬菜翻過觀音山,走六七小時山路到山背後的一座廠礦,賣給那裏的職工。

  “這些年的變化簡直不敢想象!”王光強告訴記者,法那成為了六盤水城區的蔬菜基地,單單蔬菜種植面積就擴大了15倍。

  漫步法那,青瓦白墻的農家“小別墅”比比皆是,居住環境好了,要求也高了,不少人家在屋前的小院子裏修建起小花池,每逢季節,五顏六色的鮮花競相綻放,煞是惹人歡喜。

  從六盤水市委辦下派到法那村擔任第一支書的付金剛板起指頭列舉著法那這些年的“大事”——四在農家建設、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鄉村旅遊…..他説,每一項點滴工作匯集起來,成為了今天法那“爆發”的最大合力。

  如果説,這些年法那總是圍繞著“農”字做文章的話,那麼隨著中國涼都國際休閒城的破土動工,法那將再次迎來“爆發”的機會。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水城縣人大副主任嚴金光,他還有一個身份是百車河園區管委會主任。他慢慢攤開規劃圖,和記者細細描繪著法那的明天——

  以百車河為軸,在河的兩岸修建兩個公園。一側修建溫泉公園,配置有五星級的國際酒店,高級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影視城;另外一側修建國際化的亞高原體育公園。

  “一軸兩公園”的面積2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9.02平方公里。整個工程投資100億元,由雲南華豐集團投資。

  “以後來法那,你們的車子將被堵在外面。”嚴金光打趣道,進入法那村,只能乘坐電瓶車。

  臨行前,記者爬到高處,俯視法那,整齊、統一的青瓦白墻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蔬菜大棚、果園零散于海拔1260米的狹長地帶,到處呈現出盎然生機。

  好一處“世外桃花園,涼都第一村”!

  (來源:貴州日報)

熱詞:

  • 農家樂
  • 鄉村旅遊
  • 大事
  • 聖地
  • 水城縣
  • 涼都
  • 高等級公路
  • 青瓦
  • 六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