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陳治軍:考釋銘文探混沌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15: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合肥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由陳治軍撰著的《安徽出土青銅器銘文研究》,日前由黃山書社出版發行。全書重在著錄安徽出土的有銘青銅器形制、圖像資料,通過相關文字考釋研究,試圖展現先秦安徽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原始面貌。

  安徽屬江淮流域,阜南的小南河、月牙河發現了成體系的商代銅器群。雖然沒有銘文,但器形碩大,紋飾具有典型性,李學勤曾指出它們與廣漢三星堆青銅器有著相似之處,這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紀年》載:“殷仲壬即位,居亳。”商所都的“亳”,在今安徽亳州與河南一帶,聯絡蒙城發現的尉遲寺遺址、蚌埠雙墩的遠古刻劃符號,古都壽春附近出土的大量精美楚、蔡、吳、越青銅器,以及皖南特有的青銅文化,它們對於探求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前人對安徽青銅器研究整理有較多著錄。最早見於宋呂大臨《考古圖》。上世紀三十年代,隨著李三孤堆墓葬的盜掘,唐蘭《壽縣所出青銅器考略》,朱拜石《考訂壽縣出土古器物初稿》、《壽縣出土楚器簡明表》,李景聃《壽縣楚墓調查報告》,徐乃昌《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雙劍誃古器物圖錄》等著作相繼發表。稍後,郭沫若發表的《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朱德熙發表的《朱德熙古文字論集》,也對安徽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予以了考釋研究。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學考古發掘的深入,《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崔恒升《安徽出土金文訂補》,《皖南商周青銅器》,《屯溪土墩墓發掘報告》,《鳳陽大東關與卞莊》等專著相繼出版。近年來,對安徽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研究,也散見於《文物》、《考古》、《文物研究》等專刊中。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專家還從宏觀上對安徽青銅器進行了深入研究,撰寫了論文或專著,如陳夢家的《西周銅器斷代》、李學勤的《新出青銅器研究》;在具體的文字隸定考釋上,有何琳儀的《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係》、《戰國文字通論訂補》等。

  那麼,今天的研究者是否可以將這些青銅器匯集起來,做一些比對研究,使安徽地區出土的有銘青銅器能以完整清晰的面貌展現出來,給以後的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方便呢?

  正是抱著這樣的理想,安徽大學歷史文獻學出土文獻方向碩士研究生陳治軍用近4年時間,前往省內外博物館、圖書館,撫查原器,對著錄的青銅器逐件核實,仔細稽考銘文;認真翻閱相關典籍,並求教于文物專家、古文字研究者,在安徽大學、安徽博物院及省內外專家、學者的熱情幫助下,最終撰出這部20余萬字的專著。該書收錄的青銅器截止年代,定在秦統一(即公元前221年)以前。收錄的有銘青銅器資料來源,主要有國內外博物館、其他單位收藏的青銅器;安徽省歷年考古發現獲得的青銅器,以及省內文博單位未公開發表的銘文資料。書中銘文絕大部分原大製版。全書根據安徽現行區劃,按照器名、時代、國別、著錄、形制、出土、現藏、圖像等項進行著錄,並隸定銘文,考釋內容,不僅提供了較為詳盡系統的安徽出土青銅器銘文資料,還為古文字、考古文物以及歷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學術參考。其中收錄的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更是迄今有關這一項目研究最為系統全面的一份資料。

熱詞:

  • 隸定
  • 徐乃昌
  • 歷史文獻學
  • 文字考釋
  • 著錄
  • 文物
  • 考古
  • 戰國文字
  • 紀年
  • 安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