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放下鐵飯碗 果園去淘金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山網原創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山網訊(通訊員張燕兵報道)“何天振!現在你可是名符其實的何百萬了。”何天振,原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四師六十七團林業站書記。因為前兩年借款100余萬元,被大家笑稱“何百萬”。

  去年何天振收入200余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何百萬”,這是他放下鐵飯碗,踏上創業路後,淘到的第一桶金。

  都説他這個百萬富翁是“撿”來的。可是成功背後的酸甜苦辣,只有何天振自己最清楚。從一個職工成長為技術員、副連長、連長,林業站書記,一路走來,他感觸最多的是“知識能夠創造財富”這句話。

  2008年,六十七團四連擴大鮮食葡萄種植面積,幾百畝低産田無人問津。連長岳永高找到何天振,勸他承包這片果園。何天振心動了,憑著十幾年管理林果業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他自信有能力改良好這片地。妻子梁翠明,當時是連隊小有名氣的果品經紀人,她承包的30畝葡萄園正值盛果期,加上自建的一座儲量300余噸的保鮮庫,年收入30余萬元。270畝葡萄園投入至少需要100余萬元,家裏才把建保鮮庫的借款還清,一切又要從“零”開始。妻子能願意嗎?

  此時,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成為何天振面臨的一個難題。思量再三,2009年初,他毅然放下“鐵飯碗”,籌資120萬元,承包了這片低産田。

  為了管好葡萄,何天振白天在園裏帶著雇工整枝、除草,晚上看書、整理資料。漸漸地,他有了自己獨到的管理方法:葡萄種植戶都是用傳統的大水淹灌方法,由於供水極不均勻,影響了樹體根係發育,致使葡萄品質低、顆粒不飽滿。“種地也得講科學。”何天振琢磨起節水新技術,採用滴灌不但可以彌補這些不足,而且還能減少葡萄病蟲害,充分利用水肥。他把書本上的知識用在實踐上,年底,他的滴灌葡萄糖度增加,裂果減少,果霜濃厚,品質大大提高。

  一次,何天振從報上看到有人發明棉花打頂器,他馬上買來蓄電池、割刀、旋轉軸,製作了適用單人操作的葡萄打頂機。一天可整枝200多畝,勞動量是人工的10多倍,既省錢、省力又省時。嘗到科技帶來的甜頭,他接著在葡萄園首次使用手推式旋耕機松土、鋤草,實現了機械作業。

  葡萄最終取得多少效益?果品質量是關鍵。何天振又採用“套袋,增施農家肥”等幾項技術措施,提高葡萄品質。2010年10月,六十七團選送他種植的紅提葡萄在“兵團特色果品評優”會上榮獲銀獎。

  承包3年葡萄園,雪上加霜的事兒,何天振遇上了好幾回。但讓他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春,葡萄園出現資金缺口,這時,能借的人他都借過了,怎麼辦?團黨委聽説了何天振的難處,為支持他自主創業,做出了緩收何天振葡萄園兩年土地費的優惠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11年,葡萄種植大戶何天振毛收入240萬元。他一下還清了120萬元銀行貸款和親戚朋友借款。

  富裕後的何天振不忘反哺社會。2012年初,他和妻子梁翠明拿著兩萬元捐款,請團工會幫助他們實現救助困難群眾的心願。當該團工會主席傅建愛請電視臺採訪夫婦倆時,何天振拒絕了。他説:“石政委去世前曾問我何天振你想過沒有,掙了錢幹點啥?我一直在想做點啥好呢?我和妻子商量了,以後,每年我們都拿出一部分錢資助困難群眾和貧困學生。”

  今年,六十七團工會用何天振捐贈的2萬元,創辦首個“愛心助學基金”,已經資助了8名哈薩克族貧困學生的交通費、生活費和學雜費。

熱詞:

  • 何天振
  • 果園
  • 套袋
  • 葡萄品質
  • 紅提葡萄
  • 何百萬
  • 根係發育
  • 葡萄園
  • 整枝
  • 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