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棄領獎金:公權與私力的含混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辨析

  然玉

  一個月前,山西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宣佈,拿出500萬來獎勵舉報公路三亂人員。如今一個月過去了,山西省治理三亂的首批收黑錢的交警受到了嚴肅處理,兩名交警大隊長被免去職務。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儘管舉報三亂人員的不少,但是獎金卻至今無人來領取。(6月14日《中國之聲》)

  此事無甚驚奇,正如相關官員所言,“司機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過程中,還心存憂慮,大家怕舉報以後遭到打擊報復。”為打消這種憂慮,現成的辦法當然很多,例如以保密方式發放獎金、允許舉報者匿名領取等等……但倘若糾偏動作止步於此,未免揚湯止沸。所謂“畏懼”,表面源於舉報者的安全無專門的技術保障,根源則是,“權為私用”的空間確實存在。

  公權的私用可能,是一種變化多端的集合。在任之人,固然能在特定領域呼風喚雨;一旦離任,權力的余溫,仍能在長時間裏起作用。除在職位的權力賦予外,權力觸角的延伸,也會讓人勢力不減。事實上,由私交、舊誼等建構的權力場,在很多時候,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實際地位。因而,山西省雖處理了一批收黑錢的交警,卻未必能同時根除他們實際存在的“能量”。

  當“去職而不權盡”,必然會産生諸多後遺症。特別對於被撤職的公職者而言,殘存的“操控力”,極易轉化為打擊報復的工具。怎麼消弭“權力餘熱”,是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如何避免“公共職務”畸變成私力工具。試想,如果一個人被撤,其實際能量也隨之終止,正義者必會更具勇氣,檢舉不法也必更加篤定。

  消除權力的余威,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底氣。眾所週知,將一個人與特定公職切割是容易的,走組織程序、司法渠道等都極易實現;但是,將他和所對應的私人資源隔絕,卻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除了制度、法律等剛性設計,人心、情感、記憶等,也就是社會運轉的秩序因素。山西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的尷尬在於,其即便可以保證獎金髮放保密、安全,也能保障被舉報者無法直接報復,卻不能擔保被舉報者不會借力打力、曲線復仇。

  “舉報獎金”無人敢領,絕不僅是“徒木立信”式的公信命題,而是社會成員基於舊例形成的自保術。自保者無罪,誰也不能指責他們怯懦。理性的輿論,應當有清晰的指向,即怎樣以更嚴格意義的科層制,消解公權演變成私力的可能。

熱詞:

  • 公權
  • 能量
  • 交警
  • 舉報者
  • 中國之聲
  • 交通管理局
  • 科層制
  • 權力場
  • 命題
  • 山西省公安廳
  • 搜索更多公權 能量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