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節制使用“最美”防範道德浮誇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鄭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節制使用“最美”

  防範道德浮誇

  從“最美教師”到“最美司機”,再到“最美孕婦”和“托舉哥”,近來社會涌現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好人。其實,我倒不覺得這些好人是突然間涌現的,而是在社會中一直默默地存在。我們的社會從不缺少美德,只是缺少發掘的眼睛,在一種集體發掘的氛圍中,這些一直在我們身邊、融於我們生活中的好人被挖掘出來,成為一股滋養公眾情感的道德暖流。

  每涌現一個感人的英雄,輿論就喜歡冠之以“最美”,幾乎每個職業都已經發掘出各自行業的“最美”了。毋庸置疑,這樣稱呼,雖然用多了會讓人感覺話語貧乏和讚美套路化,卻是公眾發自內心的樸素讚美。這些道德典型,並不是自上而下塑造的,而是來自鮮活的草根、自下而上被發現、被傳播、被讚美並成為楷模的。“最美”是網絡用語,帶着網絡傳播的特點(“最”的標籤更容易廣泛傳播)和網絡草根的情懷,這便是“最美”符號的源頭。

  那些美好的行為令人感動促人奮進,不過,“最美”之類的符號用多了,就容易讓人産生道德審美疲勞物極必反,“最”字用多了,就讓人沒感覺了,甚至産生逆反心理。正如有人抱怨的,現在一看到“最美”,甭管事跡多麼感人,首先就沒有感覺了。當然了,更讓人擔心的是,這容易在社會上滋長一種道德浮誇風,大家沉浸於“最美”包圍的氛圍中,産生一種“道德完美”的幻覺,對現實産生不切實際的認知和判斷。

  也許對那些英雄的壯舉,我們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詞來形容我們受到的震撼和對他們的景仰,於是習慣性地選擇了“最美”這個詞。確實,無論是吳斌,還是張麗莉,他們的行為讓人震撼,再高級的形容詞、再高調的讚美都不為過。但這種千篇一律的、套路化的“最美”,已經淪為一個雖然很大卻很空洞的符號,恰恰表達不出我們真正的讚美。真正的尊重和讚美,並不是使用這種千篇一律的符號,並不是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發自內心的樸素情懷。

  也許我們身邊有很多一再超越我們想象的醜惡,也許我們對道德現狀深深不滿,想借助“最美”這樣亮麗的字眼提振我們的道德信心,給自己傳遞一種“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樂觀、陽光暗示。但不得不説的是,現實是無法用“最美”去掩飾的,信心也無法借助某個詞語就能提振。中國社會的道德重建,需要有一點一滴去積累、去培養,而無法在高揚“最美”的道德浮誇中將道德理想國一日建成,無法在“最美”的動人幻想中實現高歌猛進的道德躍進。

  當然,“最美”在語言學上也是不合適的。沒有最美,只有更美,人類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中,是沒有止境的。對英雄之舉,需要恰如其分地評價和讚美,而不是無節制地唱高調,過度高調顯然就是“不着調”了。另外,“最美”的標籤也不利於典型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冠以“最美”後就被捧上神壇,平凡的公眾只能將其供着膜拜,而不會去學習和行動。

  我不相信沒有比“最美”更合適的詞去形容我們的道德典型,“最美”濫用,暴露出了網絡語言使用的一種惰性:喜歡從眾隨大流,缺乏創新精神,熱衷於追風趕潮。一個流行詞、流行語風行後,不把它用濫、用臭、用到讓人反感,是不會罷休的。很多詞語,就是在這種過度消費、過度傳播、過度闡釋中被毀掉的。愛惜英雄,珍惜美好,就不要再毫無節制地使用“最美”這樣的字眼了。

  曹 林

熱詞:

  • 最美
  • 道德完美
  • 過度闡釋
  • 道德重建
  • 道德理想
  • 套路化
  • 提振
  • 網絡用語
  • 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