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滬語文化傳承創造良好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5日 0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通訊員陳麗霞記者江躍中)針對農工黨市委提出的“為滬語文化傳承創造良好環境”的建議,市教委日前在答覆提案時表示,本市將探索籌建上海方言博物館。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市委提交提案指出,母語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習慣和行事風格,如果滬語無法保持健康活力,那麼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眾多文化形態將會迅速枯萎。

  滬語基本特徵正在弱化

  在此前的調研中,農工黨市委發現,近些年滬語的創新造詞能力明顯下降,許多固有的句型被侵蝕,滬語的基本特徵正在逐漸弱化以致消失。一些固有詞彙逐漸被北方官話系統相應詞彙所取代,很多情況下,人們將普通話發音的詞語插入句子中,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青少年中,在四五十歲的人群中也時有發生。

  “深層次的原因是前些年上海地區有關人員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的‘矯枉過正’,把‘推廣普通話’與‘保留上海話’對立起來。例如,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話對白版的電視連續劇《孽債》受到廣泛歡迎,但第二部滬語連續劇在開播之前被緊急叫停,只允許播出普通話版本;上海僅有的標誌性滬語廣播節目《阿富根談家常》,播出頻率一變再變,甚至還兩度停播。”農工黨市委指出,“歐洲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家,在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初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相繼完成本國民族語言書面語以及口頭語的規範化,20世紀80年代以後,又相繼動用一定的行政和社會資源進行國內各種方言的收集、整理和推廣、普及工作。”

  農工黨市委呼籲有關部門借鑒他國經驗,在慎重研究、週密評估後,逐步出臺適當措施,為滬語使用和推廣留出足夠空間。

  爭取增設上海方言分館

  根據提案提出的具體建議,市教委表示,在建設上海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基礎上,將在市文廣影視局(市文物局)的領導與支持下開展研究,爭取在正在籌建中的“上海城市歷史博物館”中增設上海方言分館。除了積極籌建博物館,還將鼓勵有關單位編寫上海話教材,出版相關的聲像讀物,推動部分院校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和拓展課程,支持有關單位根據需求開展上海話學習、培訓。

熱詞:

  • 滬語
  • 農工黨
  • 文化傳承
  • 文化形態
  • 兩會
  • 孽債
  • 良好環境
  • 市教委
  • 阿富根談家常
  • 選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