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肇事者向“最美司機”家道聲歉,總該吧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15: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及時評論

  沒有刑事責任,可能有民事責任,連民事責任也沒有,總有道義責任吧。

  當從天而降的鐵塊擊中腹部,司機吳斌忍痛停車救了乘客,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面對“飛來橫禍”,吳斌父母情緒低落,每天以淚洗面。吳斌的姐姐對肇事方未聯絡家屬表示道歉感到傷心和不滿,她説悲劇無法改變,但如果肇事車輛的司機和車主能意識到過失,有所表現,對老人也是個安慰。“我們不會要錢,也不要他來祭拜,但至少該有一個道歉。”這樣的期待和要求過分麼?

  在通常情況下,當一起事故發生時,責任未明之際,一方往往不會主動向另一方道歉。因為與西方人的觀念不同,在中國人的意識裏,道歉即意味着承認過失、承擔責任,主動攬責會使自己陷入被動。而在另一方,則可能會因為對方承認過失而加大要價的籌碼。因而在現實中,道歉往往就缺席了,爭吵和扯皮成了事故糾紛的主角。

  作為利益人,遇事從對自己有利的一方考慮,是人之理性反應,屬人之常情。但一味這麼“利己”下去,會加大社會成本,不利形成良性的社會秩序與和諧。

  事實上,在這一樁飛來橫禍中,對於肇事司機和車主來説,那塊飛出的貨車制動轂殘片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屬於意外事故,不必承擔刑事及行政責任,這與違反交通規則而導致車禍有明顯不同。至於事故究竟是因為車輛技術問題,還是維護問題,待鑒定之後,才能最終確定肇事車輛所需承擔的民事責任。其實這對於肇事方來説,已經是不幸中之萬幸了。照理來講,在這種情況下,主動向遇難者家屬表示道歉,反而應更有動力。

  人與人相處,有規則的硬約束,更有道德的軟約束。規則也許無情,但道德卻是有情。面對公平公正的規則,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道德卻可以彌合規則帶來的冷漠,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比如,當一個行人橫穿高速而被車輛撞亡,無責的車主對全責的行人家屬也應該表示歉意,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原因在於,人道主義高於這種世俗通行的規則,這樣做,乃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

  因而退一步説,吳斌事件中即使肇事司機一點責任也不擔,卻畢竟有一條人命因你而逝,事情因你而起,作出積極的情感反應,至少也能讓遇難者家屬的心理上好受一點,心靈上也會略感慰藉。生命受到損傷甚至失去,對於家屬來説首先就是情感上受到巨大傷害,而不是金錢賠償多少就能改變的。給遇難者家屬帶來的情感傷害,需要用情感的慰藉才能有所彌合。一句真誠的道歉,一個謙卑的姿態,一束美麗的鮮花,往往能緩釋對方情感上的鬱結。

  道歉能夠穿透冰冷的心靈壁壘,達致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它通常並不意味着對責任的承擔,該擔多少責、該如何擔責,自有法規給予公正的判決。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應當學會卸下這個思想包袱,勇敢地向另一方道歉。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雙方各不相讓、互無悔意,才導致矛盾問題升級至不可調和的。當然,沒道歉,有的是本身就沒有歉意悔意,有的卻是不習慣表達或不知道如何表達。不管如何,如果我們都習慣地説一聲對不起,肯定有助於化解更多糾紛、對抗。

熱詞:

  • 家道
  • 飛來橫禍
  • 民事責任
  • 車主
  • 道歉
  • 肇事車輛
  • 肇事司機
  • 肇事方
  • 判決
  • 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