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武漢:為辦留守兒童學校,老師拿出“嫁粧”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武漢電(記者廖君)位於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城鄉接合部的邾城四小,2005年改建成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寄宿制學校,這也是武漢最早的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

  説到當初的創業幹勁,校長饒小平依然激動不已。辦食堂、建宿舍,處處都要花錢,經費十分緊張,“當時,老師自發把錢拿出來支持學校。李小玲老師把準備結婚的6萬塊錢都拿了出來,婚期也因此向後推遲了2年”。

  創辦初期,學校校園面積只有700平方米,教學樓陳舊,運動場經常塵土飛揚。為了鼓勵支持邾城四小建設留守兒童學校,武漢市區兩級財政投入800多萬元,緩解學校建設的資金缺口。新洲區教育部門還打破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的框框,允許學校面向全區招生,只要是留守兒童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都可以就讀。

  記者看到,如今佔地2.05萬餘平方米的校園內,開闊敞亮的教學樓按“F”形連體設計,路邊綠樹成蔭,學生宿舍按照公寓標準建設,配備有空調、洗衣機以及太陽能熱水器,還有現代化的食堂、塑膠運動場。

  為了讓留守兒童進得來、住得下、吃得好、學得棒,學校提出建設“留守學生的家園、幸福生活的樂園、素質教育的學園”的發展目標,為每間寢室配備了生活老師,和孩子們住在一起,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包括給每一個小孩子洗衣服、剪指甲、曬被子等,擔負起媽媽的職責。媽媽老師袁喜鋒每天16小時與孩子們“泡”在一起。

  邾城四小非常注重文明習慣的培養。學校開發了《養成教育新三字經》等教材。孩子們都能及時撿起散落的紙屑,見到師長行禮問好。近2000名學生就餐過的餐廳,地上看不到一粒潑灑的飯菜。

  今年六一節前夕,家住李集的高庚勝特意從打工的東莞趕回來陪兒子過節。他的兒子高鋮鐸在邾城四小一年級五班就讀。“以前吃飯一撒一地,現在一顆米都不剩;晚上,我要給他洗澡,他説他自己洗;做作業也不要我催,做完了就拿給我看……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伢,他居然跟我説,爸爸,你在外打工辛苦了,多吃一點。”説到這些,這位年輕的父親眼圈都紅了。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學校還成立了書法、棋類、舞蹈等10多個興趣活動小組。拉手風琴、跳華爾茲,城裏孩子愛玩的,這些留守孩子也都能玩得很轉。山村孩子萬念紅從母親搭梯採摘柿子的艱辛裏萌生發明機器手的願望,一根竹竿,一端劈分為可張可合的六片,舉起竿子即可採摘。她的發明奪得武漢市小發明一等獎,被村民廣泛仿傚。

熱詞:

  • 留守兒童
  • 留守孩子
  • 留守學生
  • 學校建設
  • 寄宿制學校
  • 採摘
  • 教學樓
  • 校園
  • 養成教育新三字經
  •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