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地方財政“透明度”也是一張反腐試紙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華大學《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將財政公開的研究主體定位在了比省級財政更為細化的市政府:據當前可獲得信息最近、最完整的2010年數據顯示,81個市政府,達到全國財政透明平均水平的僅43%。即使將平均水平作為及格線,多數市政府也“不及格”;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標準,則僅有7個城市過線,及格率僅為8.6%。(《中國經濟週刊》6月12日)

  財政透明的道理其實很通俗。財政,本就是“取眾人之財辦眾人之事”。正是遵循這個邏輯,2007年發佈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了“陽光政府”的信息公開要求: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遺憾的是,條例自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以來,不願公開、不敢公開、不屑公開者比比皆是。即便是有限的公開中,“選擇性公開”的傾向更為明顯:在財政公開的信息中,地方政府更願意公開預算,而不是決算。

  在這樣的語境下,有些深刻的“笑話”不時在民間流轉。譬如,一位經常參加政府宴請的駐華使館官員曾這樣感嘆,中國有著最好的酒店、最貴的食物和令他們“羨慕不已”的輕鬆記帳;譬如,今年股市裏的一個“真實笑談”——廉政工作會議提出“禁止用公款購買香煙、高檔酒和禮品”,翌日,白酒板塊全線重挫。中國高檔白酒主要去哪兒了?答案已然揭曉。要不是財政管控疏而又疏,“建設投入約8億元,使用壽命卻不到10年”的“綠島”何以面世?要不是財政約束不夠強硬,三公浪費上的“隨手拍”何以屢曝重磅新聞?

  有少數地方的財政“透明度”有限,離不開三個背景:

  一是省級財政透明度本就不盡人意,譬如“2010年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度排行榜”顯示,針對2007年全年省級地方政府財政信息公開情況,得出的財政透明度平均得分僅為21.87分(總分100分)。在整個財政體系中,省級財政尚且如此不透明,複雜的市級財政自然也不會一清二楚。

  二是公開得過細過明白,“後患”讓人頭疼。眼前的例子就是“廣州天橋事件”。年初,廣州表示近期擬新建的20座人行天橋,平均預算投資接近1200萬元。被曝光後,民意沸反,結果相關部門改稱擬建天橋平均投資為500余萬元,投資縮水過半。公開即意味著壓縮自由裁量權,事關肥美的直接利益,“主動公開”無疑壯士斷腕,哪來的底氣與勇氣?

  三是公開或者不公開、假裝公開,實際上並無多大的差別,大不了群眾罵兩聲,又不如政績考核傷筋動骨。正因如此,自然就能理解為何有專家將“人均GDP、外貿依存度和領導人”列為影響財政透明度的三大因素。因領導意志而不願公開、因權力失范而不敢公開、因制度疏漏而不需公開,地方財政監督難免淪為紙面上的政績。

  眼下,反腐是個擺得上桌面討論的熱詞。制度反腐還是理念反腐,技術反腐還是體制反腐,都是可以商榷的命題。但就細節而言,腐在哪、順著摸瓜的“藤”在哪,地方財政亂象給公共監督或頂層設計提供了紮實的樣本。或者説,地方財政“透明度”也是一張反腐試紙,正如溫總理所言,“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波瀾壯闊的財政改革,不妨就從驚心動魄的細節入手。

熱詞:

  • 透明度
  • 試紙
  • 地方財政
  • 後患
  • 不及格
  • 制度反腐
  • 白酒板塊
  • 中國經濟週刊
  •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 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