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的背後是多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受中央文明委領導同志委託,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專程看望捨身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和恪盡職守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最美司機”吳斌家屬。(新華社6月7日)

  黑龍江張麗莉老師救學生時的“一推”、浙江快客司機吳斌在生命最後時刻的“一停”,還有廣東周衝托舉女童的“一舉”,構成了當今社會最靚麗的一道風景。“一推”、“一停”、“一舉”,就動作本身而言是尋常、平凡的,然而發生在特定的時間與場合中,卻具有非凡的意義。道德的榜樣正是蘊藏我們身旁的這些普普通通人群之中,歸根結底他們才是托舉社會進步的力量之源。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億萬人留下了億萬行蹤,誰能數得清呢?就具體個體而言,正是由於選擇的方式不同,從而形成了甘甜與苦辣、歡樂與哀愁、博大與狹小、堅韌與脆弱、幸運與背時、升遷與沉淪、崇高與卑下、得與失、善與惡、美與醜等不同結局。可以説,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勞作的過程,無論你是以何種方式。正是從事各種不同方式勞作的廣大勞動大眾,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默默勞作的眾生是社會的脊梁、是歷史進步的終極原因,也是道德力量之源。一句人所熟知的偉人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客觀地反映了歷史發展的一種真實,作為唯物史觀的真理性認識,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兩極相通。平凡與非凡二者也如此。道德楷模不是憑空産生的,她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從中獲取了成長的養分,從而得以茁壯成長。張麗莉老師、吳斌師傅和周衝看起來似乎都是“本能”行為,須知這種“本能”則從一個方面發映出其平日的道德素養和磨煉。更重要的是他們成為了社會道德的風向標,感動人們的同時也在弘揚著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文化。

  “一”的背後蘊含的是“多”,期待著我們這個社會涌現出更多的張麗莉式的平凡英雄,應當説這也是一種必然。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的廣大人民群眾中,擁有深厚的“向上”、“向善”的“基因”,發揚並光大,必將形成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們完全有理由堅信這一點。(胡良文)

  此稿件為延展閱讀內容,稿件來源為: 中國文明網。新華網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絡,並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

熱詞:

  • 一舉
  • 向善
  • 一推
  • 基因
  • 吳斌
  • 老師
  • 勞作
  • 學生
  • 廣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