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6月12日:焚燒難禁,誰能讀懂“黃昏天”裏的煙火味?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秸稈焚燒何以成為“會呼吸的痛”?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筆者以為這是對秸稈的真實寫照。為了不讓秸稈焚燒成為一年一度的“風景”,希望有關部門不要因為技術推廣還面臨一些問題就“氣餒”,反而要再接再厲,鼓勵科研機構有針對性地優化秸稈利用技術,因為其離“最後的光明”可能只是“一小步”;採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對農民進行引導;也可以向社會徵詢合理建議。因為,打造一片純凈的天空是每個人的心願。

霧霾天氣帶給城市諸多思考

 本次霧霾問題,還顯示出社會的脆弱一面。城市被動地面對一場霧霾的突然而至,突發性顯示了被動性;而後至少在數個小時之內,城市確實呈現一種不確定和茫然狀態。作為人工造物的城市,對自然的或人為的風險預防及抵禦能力,要比處於自然狀態的鄉村強得多。人定勝天的傳統觀念,進入城市層面,使人們對城市的風險控制力和確定性很有信心,不過從本次事件來看,再發達的城市,恐怕都不可能真正做到萬無一失。

請讀懂“黃昏天”的煙火味

 灰霾天裏,從汽車尾氣造成的光化學煙霧到燒秸稈帶來的煙火味,已是越來越刺鼻嗆人。問題是,誰來讀懂這大霧的煙火味?指責農民將秸稈一燒了之的不負責?斤斤計較于PM2.5的話語權?這些都無助於大霧的消散。

焚燒秸稈:請勿將矛頭全部指向農民

 治理秸稈焚燒現象關鍵在“疏”而非“堵”。其實早在幾年以前,國家就大力發展沼氣,為農民修建沼氣池,教農民用秸稈和糞便來製造沼氣。然而幾年過去了,焚燒秸稈的現象卻沒有很大好轉。這是為什麼?筆者認為,可能性有二,一是這種方法沒有可行性無法再實施下去,二則是政府部門沒有跟進後續指導而導致前期工作半途而廢。然而不管是哪種原因,我想政府都難逃其咎。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解決秸稈問題並不困難,政府可以也應當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而不是等到出現了無法規避的嚴重後果時才想到要“全面禁止焚燒秸稈”。 

秸稈焚燒,觀念與制度要並舉

 為什麼秸稈焚燒會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為什麼已經形成了共識卻難以推進到位?很重要一個原因,恐怕還在於責任制沒有落實。一些地方焚燒得特別嚴重,空氣染污得特別嚴重,但我們並沒有見到哪個地方對此進行問責,沒有見到哪一個官員因此受到處分。責任制不能到位,必然會有運動式、突擊式禁燒,也必然會造成焚燒屢禁不止。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秸稈焚燒、漫天煙塵年年如是,卻也毫無良策。不管是明令禁止、嚴重懲罰還是苦口婆心地宣揚秸稈再利用的種種好處,都遠遠不及農民就地焚燒來的便捷、省事。先別忙著指責農民不懂環境保護、不拿身體健康當回事,只因秸稈再利用程序繁瑣、成本不低才造就了焚燒者的“瘋狂”。若想從根源上杜絕、還民眾一片潔凈的天空,政府部門除卻不辭辛勞地宣傳外,還必須再思切實可行的良策。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熱詞:

  • 焚燒
  • 焚燒秸稈
  • 農民
  • 煙火
  • 霧霾
  • 秸稈利用
  • 技術推廣
  • 沼氣池
  • 光化學煙霧
  • 風險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