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陜西勞模、渭南“三八紅旗手”劉引第的人生紀事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1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陜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村民們説:十幾年來,她堅持帶領大夥共同富裕,圓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夢;鎮黨委書記翟荔學説:她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卻幹出了不平凡的事,是一位永不褪色的共産黨員;副縣長王德強説:她是全縣基層黨員幹部的楷模!她,就是省勞動模範、渭南“三八紅旗手”──大荔縣雙泉鎮北石鐵村劉引第。

  上個世紀末,“調整産業結構,發展設施農業”、“一畝棚等於十畝棉”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鄉村因産業結構調整農民走上了致富路,而墨守陳規的北石鐵人依然貧窮落後。時任村婦女主任的劉引第,再也坐不住了,她堅信“沒有主導産業,群眾很難脫貧致富”。經過考察,2000年春節過後,她不顧家人和親戚朋友的反對,毅然決然地&&種起了冬棗,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為了儘快掌握冬棗管理技術,劉引第和丈夫頂着炎炎烈日,忍着蚊蟲叮咬,每天吃住在冬棗園裏,一邊觀察冬棗的生長習性、特點,一邊做筆記、查閱資料。通過刻苦學習和實踐,她很快熟練掌握了冬棗栽植、病蟲害防治、施肥、採摘、儲藏等技術。

  為了進一步提高收益,她在“成熟早”上狠下工夫,大膽地將露天栽植的冬棗扣上大棚。當年扣棚的3畝冬棗收入就達7.2萬元,畝均達2.4萬元,而露天的7畝冬棗總共還沒賣到3萬元。2010年,劉引第將10畝冬棗全部扣棚,並建成2個冷棚。2011年,她承包農墾六師40 畝冬棗並全部扣上冷棚,初步形成規模。讓她喜出望外的是,冷棚産的冬棗竟然賣到了每斤60元。一時間,這一消息就像炸了鍋似地傳遍了全村,震撼着鄉親們。一夜之間,劉引第成了群眾心目中的致富明星。

  “我個人富裕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是真正的富!”這是一個樸實的農家婦女的貼心話。劉引第説到了,她也做到了。

  2004年春,劉引第挨家挨戶做工作,苦口婆心動員全村人種植冬棗。在她的示範帶動下,全村當年新發展冬棗種植戶30余戶100多畝。為了提高群眾種植冬棗的積極性,她免費給群眾提供優質冬棗樹苗50 00余株,主動聯絡信用社為困難戶貸款,並毫不保留地向廣大種植戶傳授種植管理技術,甚至親自幫助植苗、定幹、施肥、病蟲害防治。總之是有求必應、不厭其煩地為棗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同時,她還為周邊村棗農免費義務培訓、現場技術指導、技術諮詢。在她的帶動下,截至2011年,北石鐵村大棚冬棗已發展到10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3個鎮8個村發展冬棗5000余畝。

  栽是金,管是銀,銷售是個聚寶盆。面對産地收購價和市場銷售價之間存在的較大差價,2010年劉引第跑到杭州、溫州等地考察,發現大荔産的冬棗在市場上很“搶手”,比收購價格每斤高出10多元。通過算賬,把大家都嚇了一跳:如果在市場上直銷,要比在地頭銷售每畝多賣出1萬多元。為了讓棗農實現更大利潤,她把當年全村的冬棗讓兒子拉到杭州市場上直接銷售。此舉,使全村1000余畝大棚冬棗增收近千萬元,不僅讓鄉親們大大地賺了一筆,還在市場上打響了“ 大荔冬棗”的品牌。

  今年,劉引第又引進了一個冬棗新品種,並試栽了5畝準備發展溫棚作業。她説,溫棚新品種比冷棚老品種更具抗禦災害性天氣的能力,能提前2個月上市。如果溫室大棚冬棗栽植成功,她將引領全村棗農實施冬棗品種改良,進行冷棚改溫室大棚,以期最大程度地增加群眾的收入。同時,她正在新建冬棗貯藏庫,為廣大棗農貯藏、中轉、運輸提供便利。

熱詞:

  • 冬棗
  • 劉引第
  • 三八紅旗手
  • 搶手
  • 種植
  • 栽植
  • 病蟲害防治
  • 新品種
  • 人生
  • 溫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