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洋牧場,未來的藍色糧倉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波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緊接第1版】據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秀忠介紹,我市漁業在經歷了“吃海”、“耕海”後,目前正處在“養海”的巨變階段。

  建設海洋牧場,就是“養海”的關鍵。按照計劃,我市將通過十年的努力,在沿海建設六個各具特色的、輻射整個寧波近岸主要海域的海洋牧場區。一旦海洋牧場順利建成,寧波生態養殖面積佔水産養殖總面積的比重將由現在的10%提高到40%,增殖資源的回捕量將由現在的每年約3000噸提高到3萬噸。

  “有了海洋牧場,我們就能像趕著成群牛羊到廣闊的草原上放牧那樣,把海洋中的各類魚聚集在特定海域,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讓魚兒在海洋牧場裏無憂無慮地生活、繁殖。”陳秀忠向我們描繪了未來海洋牧場的場景。

  讓瀕危的魚蝦回歸“故里”

  以岱衢族大黃魚為主料做成的鹹菜大湯黃魚,曾是甬城市民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市近海捕獲量的銳減,價格一路飆升的野生大黃魚成了珍稀水産品。2010年,一條3.25公斤重的岱衢族大黃魚,竟在象山拍賣出8.8萬元“天價”。

  “酷漁濫捕,是導致岱衢族大黃魚瀕臨消亡的主要原因。”出生於岱山、長期從事海洋捕撈業的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員祥,幾乎與所有漁民一樣,談起記憶中的大黃魚就有一種切膚之痛。

  為拯救瀕臨消亡的大黃魚,我市于2007年于啟動野生岱衢洋大黃魚野生親本採捕、保活、繁育和種質庫建設項目,並於同年4月成立了“野生岱衢族大黃魚採捕”攻關小組;2008年,成功採捕到8尾可繁殖的親魚。這8尾親魚經馴養、促熟、催産和人工繁育,現已成功培育出子三代岱衢族大黃魚8千萬尾。

  記者日前在位於西滬港的網箱養殖基地看見,20多個網箱內,胴長已有4厘米以上的子三代岱衢族大黃魚,生長狀況良好。“下月中旬,這些大黃魚就可以放流了!”

  正帶著科研人員為魚苗做放流體檢的市海洋與漁業局總工程師黃瀾説:“這些魚苗放流後,將為本地大黃魚的種群恢復提供有力保障,而瀕危的魚蝦重歸‘故里’有助於生態的修復,使我市的海域成為真正的藍色海洋。”

  事實上,人工魚礁數量的不斷增加,也加快了我市增殖放流的步伐。截至目前,我市近5年已累計在象山港、韭山列島、漁山列島等海域放流中國對蝦1.3億尾,黑鯛、梭魚、烏賊、大黃魚等魚苗2.3億尾,貝類、梭子蟹等2億隻。

熱詞:

  • 海洋牧場
  • 我市
  • 岱衢族大黃魚
  • 海洋與漁業局
  • 韭山列島
  • 種群恢復
  • 岱衢洋
  • 海洋捕撈業
  • 故里
  • 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