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考量一項新政,每傢俱樂部都會本着趨利避害的原則,最好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把對自己的傷害最小化。所以對新政説YES肯定是自私的,當然説NO也不是無私的。讓中國足協犯難的是,説YES的和説NO的,都想讓“利於中國足球發展”搭把順風車,新政的是與非,這個哨子沒法吹。
恒大增援提議,看似對中超各傢俱樂都有益處,而且提高了參加亞冠的中超球隊的核心競爭力。但這裡有兩個前提:各傢俱樂部都像恒大那麼財大氣粗;而且還要像恒大那樣引進外援肯“出血”。在中超,沒恒大那麼有錢的俱樂部佔了半數以上,跟恒大比不差錢但不會一擲千金請外援的俱樂部又佔了少數中的絕大多數。想想看,3+1這個平衡如果維繫,豪門與貧民球隊只是在外援質量上存在差異,頂多你開法拉利,我開酷派。如果敞開增援大門,雖然還在3+1的框架界定下,貧民球隊招滿外援都困難,更別説質量了。如此的在外援數量和質量完成雙重超越的提案,遭到強烈的反對是必然的。即使這個新政是對豪門更為有利的提案,但燒錢燒不過恒大的豪門也會反水,畢竟新政利我更利你,你想衝頂亞冠,咱想的可是中超冠軍。
擁有最完美職業聯賽體系的歐洲,在引援的問題上,遵循的是叢林法則。小球會的俱樂部不會攀比豪門,他們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使未來之星被豪門看中,他們也不會死抱着不放,只會要更多的錢。所以在歐洲五大聯賽中,每個國家都有兩三支豪門球隊,它們佔有了世界足壇90%以上頂級球員資源,歐冠就是歐足聯為這些豪門球隊準備的盛宴。
既然我們能效仿英超起名中超,那麼我們的聯賽為什麼不能允許一部分俱樂部先“豪門”起來,像恒大和申花這樣的投資人,有熱情給足球花大錢,何必總用“均貧富”的思想,讓我們的職業聯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呢。戴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