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科學的突破源於眾人思想的融匯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1日 11: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多月前,我受邀去國防科技大學演講,參觀了他們自主研製的大型計算機“天河一號”。去年這部計算機通過了國際評估,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快速的計算機。

  參觀後我感到很興奮,這是中國獨立自主完成高科技産品的重要標誌。在和國防科大校長聊天時,我向他請教如何將這批一流的教授和工程師聚在一起,苦幹十年完成了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

  他説他們學校的士氣和學風都很好,年輕人待遇不錯,以能夠做出一流的工作為榮。

  擁有安定的環境、對自己的信心和為國家、為學校爭取榮譽的決心,這些的確是進行研究的重要推動力。

  在此之前幾個月,我受邀去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當第一次看著祖國的火箭沖天而起的時候,我內心感動不已。整個宇宙飛船的建造、組裝和發射等工程牽涉到8個部門的合作,每個部門有一萬多人,是一個超大型的系統工程,不容許有任何錯誤。我對中國工程師的組織能力至為欽佩。中國人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績,我希望同學們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這樣重要的工作。

  從這兩個不同領域的研究中心裏,我看到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認識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他們都向我詢問了很多基本的數學問題。從前韓國的科技大不如台灣,可現在超過台灣很多,聽説韓國政府要成立50個以基礎科學為主的研究中心,每個中心每年投入經費1500萬美元。事實上,在歐美俄日等國都有同樣的理念,認為基礎科學非常重要。然而在對基礎科學進行投資方面中國做得還很不夠,所以我很希望政府能充分意識到基礎科學對於科教興國的重要性。

  我認為中國科技的發展在這幾年內將有巨大的轉變,這是年輕人做一番事業的大好時機,也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寶貴時刻。我説的崛起不是經濟或軍事的崛起,而是科技的崛起。現在中國科技的創新不如歐美,但在經濟比較充裕和國家比較穩定的客觀環境中,10年內將會見到重要的成功,當然這些進展需要靠年輕一代同心協力來完成。

  同學們也許會驚訝地説:“我們還是本科生,很多學問都沒有學過,你憑什麼説10年內我們會對科技有重要的貢獻?”你們應當看得起自己。只要把基礎科學學好,熟練掌握規律技巧後,你們很快就可以海闊天空地去闖、去創新了。回顧歷史,大部分科學上的突破,都是在科學家30歲以前完成的。牛頓、愛因斯坦、沃森和克裏克、費米、楊振寧等人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在年輕時做出來的。這些劃時代的工作雖然成于少時,但絕不是憑空創造。事實上,它們都“有跡可循”,是科學家經過艱苦學習和多次失敗才最終成功完成的。

  科學的突破往往源於眾人思想的融匯。即使不太重要的發現,只要有新的意思,也是有價值的,所謂集腋成裘。有些人一定要做最偉大的工作,但所有偉大工作都是累積的結果。即便是有獨特創新貢獻的大師,他們的工作也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完成的。

  (作者係著名華裔數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清華學堂”數學班首席教授,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本文係徐雯、王飛根據5月13日丘成桐先生在學生科協“星火論壇”上所作的特邀報告錄音整理)

  (來源:中國教育報)

熱詞:

  • 基礎科學
  • 清華學堂
  • 科學家
  • 融匯
  • 同學
  • 學校
  • 數學問題
  • 數學界
  • 數學班
  • 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