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劇評:《知青》粉飾了知青生活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0日 1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電視劇《知青》播映後,被一些評論家稱為“質樸自然的真情史詩”、“對特殊歲月的溫情表達”、“展現了積極的生活態度” ……讚美之聲不絕於耳。我看了該劇,卻認為它並沒有真實地反映那段知青生活,沒有揭示出那場上山下鄉運動的本質。

  1968年,企業不招工,大學不招生。以往三屆初、高中畢業生在完成“革命先鋒”的歷史使命之後,也就面臨著不能升學、不能上班的困境。解決的辦法是將他們邊緣化:安排到農村去。這個社會造成的弱勢群體,甚至連吃、穿、住、行、人身安全等基本生存問題都得不到保障。而我們在《知青》中看到的是知青們甘願下鄉,以艱苦為樂,相互幫助、友愛,為村民們打井、蓋學校,幫助村民走致富之路。他們生活得很快樂。對了,還有友情、愛情,這些描寫並不失真,但只是知青生活的一面,另一面呢?另一面是苦難,是血淚。然而編劇卻用“溫暖的東西”掩飾苦難。編劇梁曉聲説:“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再沒有一點點溫暖的東西存在的話,你會不會覺得生活是不是太不幸福了?”

  用“溫暖的東西”掩飾當年知青生活的悲劇本質,原來就是專家學者們所稱道的“對特殊歲月的溫情表達”。這種表達當然不時“穿幫”,例如劇中連黨支部把家信分給知青們,被編導説成是“從人性化角度”送溫暖,其實暴露出那個年代知青連讀家信的權利都被“組織”剝奪了。“溫情表達”的實質不過是把知青生活進行了粉飾。總之,這部劇沒有脫離我國知青戲的陳舊主題:青春無悔。

  由於無悔,所以編導和專家們一致説“苦難是財富”。苦難可以轉化為精神財富。但是苦難還可以摧殘人的精神和肉體,況且苦難可以延續:許多知青返城後找不到工作,有些人雖然找到了工作接著又下崗,成為城市中的赤貧。

  苦難就是苦難。不能反思、正視那段苦難歲月,反而竭力粉飾和美化,從中尋找出詩意來。這對於過來人是侮辱和嘲笑,對於後輩則是欺騙和愚弄。

熱詞:

  • 知青
  • 劇評
  • 穿幫
  • 編導
  • 編劇
  • 生活態度
  • 連讀
  • 愛情
  • 電視劇
  • 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