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市民走進明代沉船二次發掘現場 疑似種子出現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0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北方網訊:張灣明代古沉船運送至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後,被安放在了博物館廣場前特意準備的活動板房中。昨日,適逢第七個文化遺産日,經過緊張布展和前期籌備工作,“走進考古現場揭秘運河古船——張灣明代古沉船發掘公眾開放周”順利開幕,市民與古沉船零距離,現場觀看考古發掘過程。發掘過程中,不斷有類似種子和糧食外皮形狀的物品,到底是什麼,還需進一步的精確測量。

  浮選儀上陣 疑似種子物品出現

  為了更好地保存船內的遺物信息,張灣明代古沉船的2號沉船以及艙內包含物採用整體包裝的方法進行轉移。在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的沉船二次發掘現場,2號沉船被劃分出20個探方,不斷發掘出來的瓷片、鋼釘這樣的艙內遺物旁邊,都有標籤進行標號。在現場進行指揮的領隊盛立雙介紹説,沉船進入室內發掘後,各種條件都會比野外優越很多,因此有充分的時間和技術手段進行更精細的發掘。“例如野外挖掘的探方為10乘10,而到室內以後就可以減小到1.5乘1.5以內,這也對工作人員的發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沉船中的泥土被清理出來之後,還需要按照土層的深度排序標號,利用浮選儀進行更加細緻的篩選。浮選儀一側是裝滿水的箱子,水不斷從箱子底向外排出,另一側的出水口,設置了濾網。清理出來的泥土被放進水箱裏,那些較輕的就可以通過浮力浮到水面上來,然後被水衝擊到濾網上,較重的則沉到水底。在現場記者看到,通過水流的衝擊,石子、鋼釘、貝殼等下沉到水箱底部,而濾網上則不斷有類似種子和糧食外皮形狀的物品,但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具體是什麼還不能下定論,需要更精確的儀器測量才能確定。

  考古零距離 開放時間持續一週

  昨天上午9點,前來參觀的市民就已經在大直沽中路上的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大門外排隊等候。得知沉船要開放二次發掘的消息後,一些距離較遠的市民一大早就趕過來了,家住北辰區的劉女士對記者説:“沉船就是在自己家門口被發現的,所以特別關心,現在過來看看它怎麼樣了,有沒有什麼新的進展,是不是發現新寶貝了?”

  張灣明代沉船被發現後,廣大市民特別關注。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館長梅鵬雲對記者説,目前文化遺産保護被社會所重視,市民了解文化遺産保護知識的願望越來越迫切。這次開放周的意義就是使社會大眾對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有生動的了解,走進考古現場,與考古人員面對面交流,從而提升對考古、文物保護方面的興趣。開放周將從即日起一直持續到15日,活動期間博物館周一照常開放。

  沉船群發掘 尚屬國內首次

  據梅鵬雲介紹,從全國範圍來講,大運河沉船發現得並不多,像天津這樣集中發現大量沉船,且科學發掘的在全國屬於首次。目前,大運河申遺進入關鍵時期,作為申遺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考標準,原真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次的發掘都很好地體現出來,為大運河申遺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同時,此次發現的沉船本身就是運糧的漕船,為漕運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依據。不僅如此,通過船體結構和艙內物品的進一步發掘,當時船舶的發展狀況,運河往來物流的情境也都可以被有效描述出來。記者王月實習生李澤亞攝影新報記者趙健偉

熱詞:

  • 沉船
  • 明代
  • 開放周
  • 種子
  • 遺址博物館
  • 天妃宮
  • 申遺
  • 浮選儀
  • 張灣
  •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