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八閩千姿:福州千年古街涌動“獅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1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福州6月9日電 題:福州千年古街涌動“獅文化”

  中新社記者 張建忠

  空氣裏透著夏日的悶熱,54歲的福建石獅人陳傳坐在福州三坊七巷葉氏古民居石階前納涼,旁邊放著閩南特有的“一個人表演兩人摔跤”的布偶道具。這一回,陳傳與石獅市的40余位民間藝人是為在此舉辦的“石獅非遺展覽周”助興。

  9日,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産日福建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醒獅點晴及雙獅熱舞后拉開序幕。之後,陳傳便隨著大夥表演起極具閩南特色的雜耍,在南音的伴奏下,一個人表演兩人摔跤,誰贏誰輸分不清,看樂了古街內密集的遊客。

  石獅人因石雕獅子而名聞全國,閩臺石雕獅子展最讓遊客眼前一亮。

  地處閩南的石獅市是中國唯一一座地名帶‘獅’的城市,獅文化濃郁。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當天對中新社記者説,獅文化見證了閩臺淵源,閩南跟金門、澎湖及台灣本島均在獅文化上有不解之緣。

  李國宏介紹,台灣宜蘭的“河東堂”是比較齊全的獅文化文物陳列館,而石獅博物館內的閩臺獅文化展覽更有超過800件獅文物藏品。

  “作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閩颱風獅爺信俗”,便是兩岸獅文化相牽連的一根紅線。”李國宏説,集獸、人和神三者于一身的“風獅爺”,成為閩南與台灣地區“鎮風止煞、祈祥求福”的保護神,是獨具閩臺特色的民俗景觀。

  2009年11月,福建省政府將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葉氏民居確定為福建非遺博覽苑,兩年多來展示了福建288個各級非遺項目,並吸引130余萬遊客的參觀。此次,石獅博物館精選50余件反映閩臺獅文化淵源的藏品,首次在此展現。

  記者在閩臺石雕獅子專題展現場看到,石雕、木雕、瓷器等構成的獅子,形態各異。其中有宋代大型石獅雕像,有罕見的明代臥式墓首獅,有清代陶制“騎將軍”風獅,有獨特的民國磚雕“風師爺”,動靜相間的“獅子群”,或威武雄壯,或生動活潑,或造型誇張。

  當天,千年古街三坊七巷“獅影”浮現,其中來自福建莆田的媽祖車鼓舞獅隊相當搶眼。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大汗淋漓的十余位舞獅者及車鼓表演者竟是來自福建莆田學院的大學生,他們演繹著媽祖文化與獅子文化的一種結合,雄獅起舞,車鼓響亮。

  媽祖車鼓舞獅隊的領隊林元恒老師頗為自豪地説,媽祖車鼓舞獅隊在上海世博會上也有過表演。該校從2003年開始,將車鼓與舞獅結合在一起,創造出閩臺地區信仰者很多的媽祖信俗新特色。

  在文化部門工作的福州市民陳俊説,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保護一定要與旅遊相結合,有娛樂的加入,有文化的魅力,文化遺産才會受歡迎有傳承。

  福建省文化廳當日公佈,福建已有6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和《急需保護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有113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但“活態傳承”仍是當務之急。(完)

熱詞:

  • 獅文化
  • 古街
  • 石雕獅子
  • 閩臺
  • 傳承保護
  • 千姿
  • 遊客
  • 三坊七巷
  • 舞獅隊
  •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