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譚秋韻被美國8所名校錄取的看點在哪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畢業生譚秋韻放棄高考,參與社會公益,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威廉姆斯文理學院等8所名校錄取。(6月8日《京華時報》)

  報道説,中考後,她就開始思考高考的問題,高一下學期決定放棄。他自己認為成績不錯,考北大、清華沒什麼問題。之所以放棄高考選擇走一條全新的、充滿未知的、確實充滿風險的路,是因為國外的文化,大學的博雅教育體系、學術氛圍以及人文社科的底蘊,對她的吸引力更大。

  這裡,我不想對國內的大學説三道四,只想就她被錄取的主要優勢談一些管見。

  譚秋韻的優勢在哪?用她自己的話説,優勢在於“愛折騰”。小學時就加入北京國際兒童合唱團,高中時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去年暑假,參加PEER毅恒摯友的支教夏令營,去泰國參加了“APEC青年科學節”,此外還熱愛旅行,喜歡彈鋼琴,又熱心社會公益,等等。

  不難看出,她的“愛折騰”,實際上就是在搞好學習的基礎上,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並力求把它們“做到極致”。這些正是她的優勢所在,也是他被8所名校錄取的看點所在。

  類似譚秋韻這樣的成功,並非個例,媒體幾乎年年有所披露。她(他們)的學習成長經歷,給了我們一個啟發性的“看點”,學校教育必須認真貫徹“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方針,讓學生得到主動活潑的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戰略主題”中提出,要“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反觀我們目前的教育,顯然離上述要求還有較遠的距離。現今一些學校,不僅程度不同地存在“重智輕德”的傾向,尤其忽視和放鬆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社會實踐貧乏,綜合素質不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等等。

  德是為人之基,其重要性無需贅述。堅持能力為重,就是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出適應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新時代人才。儘管譚秋韻目前還不是這樣的人才,但是她的潛在能力不可小覷。我想,美國8所名校之所以錄取她,也許正是衝著她的這一點來的。

  要做到“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作為學校和教師來説,就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注意發揮學生的特長優勢;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課堂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實際,把著力點放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上來,著力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創新的能力。任何一個學校,如果忽視和放鬆學生“三種能力”的培養,即使“升學率”較高,這樣的教學也不一定是成功的。

  最後,還需提及的是,“高考應試”並非是學生必走的“獨木橋”。作為一個學生,只要品學兼優,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獨闢蹊徑,走出一條全新的路,並可能經受住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和考驗。

  作者:沈仰佑

熱詞:

  • 看點
  • 譚秋韻
  • 名校
  • 毅恒
  • 博雅教育
  • 學生能力
  • 高考
  • 尊重學生
  • 德育為先
  •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