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業餘愛好者走進考古工地 專家:一起推動文保事業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部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物愛好者走進中國“最早的城市”楊官寨(點擊圖片看更多

  西部網訊(實習記者 敬澤昊)“考古現場要比電視中見到的更有衝擊力和震撼力!”文物愛好者劉嘉濱告訴記者,通過今天(6月8日)的活動,他關於考古的很多疑問得到了解決,對於考古學也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他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與考古現場親密接觸。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建林也表示,今後專業人員應該與業餘愛好者建立更廣泛的聯絡,加大互動的力度,一起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

  發展公共考古消除民眾誤解

  在全國第七個文化遺産日來臨前夕,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組織4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文物愛好者來到中國“最早的城市”楊官寨遺址,面對史前文明留下的遺跡,以及出土的各種精美文物,文物愛好者們在嘆服之餘,也提出了不少類似“文物值多錢”的問題。

  陜西省考古研究員副院長張建林笑著稱自己經常會被拿來和盜墓賊比較,也經常被人羨慕能夠挖到值錢的寶貝。“這些都是對考古學的誤解,糾正這些誤解,需要發展公眾考古事業,讓更多的人熱愛考古學,了解考古學。”

  公共考古在歐美和日韓進行的比較早,像90年代初,日本考古學家就提出了"99人考古學"的概念,即100個人裏要有99個了解考古學。在日本現在的考古現場裏,普遍實行現場説明會制度,主持考古發掘的專家要向公眾解釋遺址的年代、發掘文物的種類、有何歷史意義……而歐美很多考古工地,都是民間的考古協會在組織發掘,同時有大量的義工活躍在各個考古工地,通過現場發掘,掌握知識,體驗樂趣。

  中國公共考古起步較晚,但這些年發展非常的迅猛,陜西省考古研究員專門設立了公共考古部,並定期組織一般民眾進入考古現場,與文化遺存親密接觸。據考古隊員介紹,今天參觀的楊官寨遺址,距今6000多年,區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整個遺址面積達到245790平方米,遠遠大於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是關中地區發現的面積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楊官寨遺址曾入圍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它的發現,對於研究早期中國文明,探索城市起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的考古發掘只是整個遺址的冰山一角,相信隨著考古的進行,楊官寨遺址會給世人帶來更多驚喜的。”

  專業人員與業餘愛好者應該多互動

  張建林多年研究隋唐考古,他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在唐代陵寢前遇到來自民間的業餘愛好者。“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來自北京的小夥,背著畫板走完了唐代十八座帝陵。他的作品我在網上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非常的漂亮,傳播的效果也非常的好。還有來自石油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假期走訪唐陵發現了很多破壞現象,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和政府的重視。”

  張建林説研究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建立廣泛的聯絡,加大互動的力度,一起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一方面從他們那了解到更多的文物保護現狀,“畢竟文物部門人力有限,很多東西不可能都看到。”另一反面則可以為這些業餘愛好者提供更多真實和科學的考古知識,“對於在公眾中普及歷史文化,也是很有意義的。”

熱詞:

  • 隋唐考古
  • 業餘愛好者
  • 考古新發現
  • 文保
  • 文物愛好者
  • 工地
  • 文物保護
  • 唐代
  • 考古發掘
  • 隊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