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考故事:楊先生憶1985年高考 一個月沒見父母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海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言:高考,一個實現人生夢想臺階。從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開始,一年又一年,無數考生從這場考試中走上新的人生旅途。對每個曾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説,時代在變,不變是的高考所帶來的難忘經歷。在這個高考時節,我們一起回顧,當年父輩們的高考經歷。

  講述人:護考家長 楊先生 60年代生人

  楊先生是南海網記者在海口市旅游職業學校考點外經老師介紹認識的一名學生家長,來自河南,擁有博士學歷。他於1985年參加高考,並順利考入南京農業大學,並在該校一直攻讀完博士。憶起當年自己的高考,楊爸爸稱:與現在的高考完全是兩個世界。

  考前一個月沒見到父母

  楊先生在家中排行老二,但卻是家中第一個參加高考的。從初中開始,他就隻身一人去到離家20公里外的縣城唸書,一個月回家一次的習慣一直保留到高考前。在楊先生的記憶中,高考那會兒,他已經一個月沒有見到家人了。

  “那時候通訊水平也差,要是不回家,基本上很難與家人有聯絡,更別説什麼時不時的電話關心問候了。我就是趁考前那次回家時跟父母説我要高考了,讓他們知道這個事,其它的沒啥特別。”

  教育改革改變了社會的心態

  作為一個曾經的高考生,楊先生這位如今的博士爸爸,對教育事業的變化始終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年大家為什麼能夠這麼從容地去看待高考,一是考試製度的時代背景,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

  楊先生高考那年的錄取率雖然能夠達到10%,但依然屬於選拔型考試。事實上,那個年代,大學教育還沒有普及,能考上中專就已經很了不起,因此考上大學更多的是優秀學生的夢想。加之那個年代家中孩子多,父母們極少會將一個孩子考大學作為全家唯一的任務去看待。

  “現在的家裏大多只有一個孩子,難免有些家庭會把孩子的考試成績作為一種攀比對象,而且現在上大學不像過去那麼難,家長們更多的還是希望孩子能儘量考個好學校,所以付出的精力和期望也會更多一些。”

  並且在楊先生看來,現在一場高考之所以要弄到“興師動眾”,主要還是交通和科技太發達了。“我們那會兒路上沒啥車啊,自己騎個小自行車就去考試了,而且通訊技術落後,考卷泄題這種事幾乎不可能發生,更加不會有父母為了孩子上大學還要去做點託人情搞操作的事。所以反而是氣氛更輕鬆。”

  陪考只是為了提醒別忘東西

  當記者問楊先生為什麼今天也來陪孩子考試時,楊先生表示,自己跟別的家長心情不一樣,陪同過來只是為了防止孩子粗心忘帶考試工具,其它的事都不過問也不要求。

  “早上我陪孩子過來時,她一直惦記着老師告訴她要多看一些閱讀題,在車上還忍不住要復習。我就建議她不必要,一是對眼睛不好,二是那個時候其實也看不進去了。但她堅持要看,我也不會阻止。我覺得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而少些強制要求。”

  (南海網海口6月8日消息 記者 史莎)

熱詞:

  • 高考生
  • 父母
  • 閱讀題
  • 楊先生
  • 故事
  • 月沒
  • 錄取率
  • 陪孩子
  • 南海網
  • 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