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儀式、社會與宗教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英國哲學家艾倫德波頓新書《無神論者的宗教》(Religion for Atheists)。

英國哲學家羅傑斯克拉頓新書《上帝的面龐》(The Face of God)。

  本報英國特約撰稿人 呂 品

  本週英國舉行了連續四天的女王鑽禧(Diamond Jubilee)慶典,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週年。四天裏活動繁多,從泰晤士河上的“千舟競渡”、白金漢宮前的音樂會,到聖保羅大教堂內的感恩禱告,最終以白金漢宮陽臺上皇室成員向“子民”們致意結束。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發現即使是在英國這樣一個自由散漫的社會,“公共儀式”依然具有高度的社會凝聚作用。在這幾天時間裏,許多英國民眾沉醉在歡慶愉悅的氛圍中,暫時忘卻了皇室為何擁有“與生俱來”的權力。當然,對“公共儀式”分寸的掌握是極為重要的,在莊重與輕鬆、肅穆與隨意、頌揚與調侃之間的平衡,英國人拿捏得爐火純青。

  在西方社會,這些“公共儀式”的根子往往在宗教上,近幾十年來社會世俗化潮流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處理各種來源於宗教、已深植于文化中的價值觀與公共儀式。英國哲學家艾倫德波頓(Alain de Botton)今年出版的新書《無神論者的宗教》(Religion for Atheists)就在試圖為這一難題提供解決方案,首先他宣稱自己是在堅定的無神論者家庭中長大,但是他認為其實對於許多被認為是來自宗教道義的東西,如社區、善意、關懷,甚至教育和藝術等,無神論者不妨大膽“拿來”,而不必糾結這些行為背後的宗教淵源。他甚至建議在倫敦市中心修建一座“無神論者的殿堂”,讓其成為無神論者沉思默想的地方,這當然是企圖把公共儀式從宗教那裏奪過來了。

  宗教與世俗一直是富有爭議的話題,德波頓的新書一齣,自然引發了一番辯論。他的觀點其實很容易兩頭不討好,宗教界人士嫌他走得不夠遠,堅定的無神論者如《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道金(Richard Dawkins)則稱“無神論者無需任何殿堂”,但是他還是有不少支持者的,許多人認同他所提出的世俗社會可以借用那些宗教倡導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在政治立場上,德波頓屬於西方定義中的自由派。今年另一位英國哲學家羅傑斯克拉頓(Roger Scruton)也出了一本有關宗教與世俗的書,書名是《上帝的面龐》(The Face of God)。作為一名屬於保守主義陣營的學者,他採用了與德波頓對立的角度看同一問題。德波頓首先確定世上沒有上帝,然後談宗教中可以借用的東西,斯克拉頓則聲稱世俗化與後現代主義破壞了上帝與人和自然的關係——他稱之為“上帝的面龐”,也就是説要保留宗教帶來的種種優秀的理念和行為準則,必須首先修補人與上帝的關係。

  《上帝的面龐》的文本是以斯克拉頓2010年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大學所做的六次宗教主題的演講為基礎,他的一些基本觀點頗有問題,比如他認為不能因為找不到上帝存在的證據就説明上帝不存在等等,但是他在書中所闡述的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思考,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熱詞:

  • 宗教淵源
  • 宗教主題
  • 上帝的面龐
  • 公共儀式
  • 無神論者的宗教
  • Religion
  • 自私的基因
  • Atheists
  • 宗教界人士
  •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