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三"七"法診斷頸部腫塊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6日 05: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引發頸部腫塊的疾病多達60多種,既可能為甲狀腺疾患、惡性腫瘤,也可能為先天性和良性疾患,所以一定要重視。

  根據臨床病例來看,常有些人在發現頸部腫塊後,因不痛不癢而忽略了它的危害,從而造成診斷治療的延誤。如果頸部腫塊是惡性腫瘤,一旦失去早期診治的機會,當病情進一步發展再去就醫時,往往已屬晚期,很難取得滿意的療效。即使是一些良性腫瘤,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診治,也可能因為腫塊長大或出現並發癥,而使得治療變得困難。如果是甲狀腺的良性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時間長後可能會變為甲狀腺癌或合併甲亢等,而使治療變得困難,甚至不能治愈。

  在臨床上最常見的頸部炎症主要有:急慢性頸淋巴結炎、頸淋巴結核;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有:甲狀腺腫瘤、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頜下腺囊腫、舌下腺囊腫、慢性頜下腺炎、腮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皮樣、表皮樣囊腫、神經鞘瘤、脂肪瘤、纖維瘤、頸動脈體瘤;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有:惡性淋巴瘤、涎腺惡性腫瘤(35%為腺樣囊性癌,其次為惡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樣癌各佔20%左右,其餘25%為表皮樣癌、腺癌、未分化癌和腺泡細胞癌等)。

  頸部最常見的轉移性腫塊是鼻咽癌頸部腫塊,病人常以耳垂為中心逐步擴大,腫塊質較硬,開始多在一側,以後兩側均可觸及大小不等,無壓痛。但患者多伴有單側鼻塞、耳鳴、晨間起來鼻涕帶少許血絲,經醫生檢查可見鼻咽不對稱或發現有新生物等。其他常易引起頸淋巴結轉移的惡性腫瘤有來源於甲狀腺、鼻腔鼻竇、外耳及中耳、喉、下咽及口腔等部位,腫塊位於下頸部的常來源於肺部和胃、食管等惡性腫瘤。臨床上還發現有腎癌、卵巢癌轉移至頸部。

  自我檢查是早期發現頸部腫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手摸即可,在發現腫塊位於頸中線上部,可對著鏡子做伸舌動作,在伸舌時,腫塊有內縮現象,可初步判斷為先天性的甲狀舌管囊腫;發現腫塊位於頸中線下部,可用手觸摸腫塊作吞咽動作,如腫塊可隨喉頭上下活動説明腫塊來源於甲狀腺的可能性較大。頸部的囊性水瘤由於其內容物為透明的淋巴液,用手電筒對著腫塊照射可發現腫塊透光;如腫塊加壓後縮小放開後恢復,那海棉狀血管瘤的可能性大。

  臨床上發現一個特徵,可幫助人們進行初步自我診斷,即三個“7”的規律,對頸部腫塊的初步鑒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即發病時間在7天以內的多為炎症,發病在7周~7個月的多為腫瘤,發病在7年以上的多為先天性畸形。發生的幾率因年齡而異:孩童及年輕人多半是良性的發炎性淋巴結腫大或先天性囊腫,但40歲以上的成人,腫瘤的可能性較高。一旦發現頸部有腫塊,應及時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根據大量頸部腫塊的臨床病例分析,發現頸部腫塊具有一個規律,即80%規律:第一個80%規律,即頸部腫塊非甲狀腺腫塊佔80%,甲狀腺腫塊佔20%;第二個80%規律,即腫瘤性腫塊佔80%,炎性腫塊、先天性畸形及其他佔20%;第三個80%規律,即頸部腫塊非甲狀腺腫塊中惡性腫瘤佔80%,良性腫瘤佔20%;第四個80%規律,即惡性腫瘤中轉移性佔80%,原發性佔20%;第五個80%規律,即轉移性惡性腫瘤中來源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佔80%,來源於遠處轉移的佔20%。第六個80%規律,即來源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轉移性惡性腫瘤中鼻咽癌佔80%,來源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其他部位的佔20%。

熱詞:

  • 頸部腫塊
  • 舌下腺囊腫
  • 涎腺
  • 毛細血管瘤
  • 惡性腫瘤
  • 診斷治療
  • 神經鞘瘤
  • 海綿狀血管瘤
  • 遠處轉移
  • 腫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