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基層 聽民聲:黃河守護者的苦與樂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15: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走基層 聽民聲)山東東平:黃河守護者的苦與樂

  新華網濟南6月5日電(記者魏聖曜、張晶)黝黑粗壯的胳膊、略顯靦腆的笑容、一口喝黃河水長大的“大黃牙”,這是記者見到山東省東平縣黃河河務局黑虎廟管理段段長劉振華的第一印象。

  現年38歲的劉振華18歲參加工作,已經在黃河上默默工作了20年,去年4月被調任現在的職務──一個被黃河職工戲稱為級別最低的“河官”崗位。

  劉振華告訴記者,“遠看像賣炭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黃河段上的”,曾經是基層黃河職工苦日子的真實寫照。他的父親也是“老黃河”,在黑虎廟管理段工作了50多年,“在基層黃河職工中,父子兩代、子孫三代紮根黃河的人很多”。

  黃河基層管理段不屬於市政服務範圍,通水、通電都是難題。很長一段時間裏,黑虎廟管理段職工過著“守著黃河水卻沒水喝”的日子。“當時,俺們自己動手打了眼淺水井,水質非常差,抽上來是 一碗水、半碗沙 ,含氟量也高,根本不能喝。”劉振華説。

  一代代“黃河人”見證了基層管理段職工生活條件的變遷:從最早的土坯房到後來的磚瓦房,再到現在的小樓房。50多年過去了,職工們的生活條件一步步在改善。

  “這個月底新的職工宿舍就能裝修好,到時生活條件會得到很大提升。”劉振華充滿期待地説,兩人一間的宿舍裏,桌、椅、有線電視都很齊全,有職工食堂、圖書室、檯球室。

  在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同時,黑虎廟管理段職工的工作裝備也逐步“硬”了起來。劉振華告訴記者,以前全靠“一把锨、一口鐮”為堤壩做日常維護,近幾年有了機械化養護隊,“現在管理段上有三輪車、割草機、多功能養護車,包括打夯機、電焊機、噴藥器、探照燈以及消防管道等,條件好多了。”

  巡視責任段內堤壩安全是基層黃河職工日常主要工作。據劉振華介紹,普通職工每人包650米堤壩,他包730米,“每天上下午各巡視一次,下午4點前就要彙報給俺,如果有險情或威脅堤壩安全的情況,要馬上上報。”

  劉振華説,最危險的要數汛期夜間為堤壩做根石探測,需要兩個人配合完成:一名修防工拿手電筒和3.5米長的探水桿、腰上拴好安全帶,另一人則在岸邊拉住安全帶慢慢把人順著堤壩放下去。下到壩底後,要用探水桿不停觸碰堤壩根石,以感受根石的坡度,如果坡度變陡就表明根石損壞或缺失,需要抓緊搶修。

  “越到雨天,就越是要出去,雨中的河勢很容易發生變化。大家為避雨都往家裏跑時,俺們要迎著雨往壩上跑。白天巡視一目了然,晚上巡視只能靠摸索。”劉振華説,黃河調水調沙期間,7座水壩每半小時就要做一遍根石探測,全段的人幾乎晝夜不停歇。

  談到過去苦日子,劉振華滿不在意。“俺已經完全以黃河為家了,一天不看看堤壩,不看看綠油油的防浪林,不呼吸一口黃河上的空氣,心裏就不踏實。”他説,最幸福的時候,就是成功搶護救險後,那種成就感能給黃河守護者帶來一生的快樂。

熱詞:

  • 虎廟
  • 劉振華
  • 黃河水
  • 民聲
  • 基層管理
  • 根石
  • 堤壩
  • 調水調沙
  • 守護者
  • 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