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余專家探尋五指山發展之道:定位世界黎都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3日 1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海南視窗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黎峒文化園文化項目的開發不僅要符合黎苗文化習俗,其商業模式以及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護亦不容忽視

  專家們認真地聽取了華西西望集團花舞人間項目規劃以及深具黎族文化特色的原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介紹

專家們在研討會上為五指山的城市文化定位“把脈尋魂”

黎錦産品已得到世界的認同,亟需高端産品領軍黎錦産業

  人民網海南視窗6月3日電(于耿燕 通訊員羅鋒、李宏偉)“五指山以前的通什(za)市名更能令人産生好奇心!”“五指山市的文化産業之魂是凝聚于五指山還是三千多年沉澱下來的黎族文化?”“五指山市的城市文化名片究竟如何才能在世界叫響?”……5月30日至6月2日,海南省內20余位經濟、旅遊、文化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在考察了各項文化産業後,一致認為黎族集聚地五指山市應扛起黎族文化大旗,以黎族文化中心區的使命感使“中華黎都”的身份得以回歸,並隨著國際旅遊島的發展升級為“世界黎都”。

  城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參加本次五指山市文化發展主題研討活動的專家們在五指山市政府副市長甘鳴鵬、市文體局局長伍楚君等陪同下,調研了該市的文化産業,發現五指山主城區和主要景點基本上找不到黎族文化元素的存在,無論是建築形態、建築立面裝飾還是景點。而黎族同胞在黎語、黎族服裝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特色都在逐漸淡化,黎族文化正在遭受外來文化的侵襲,正在逐步邊沿化。總體而言,少數民族風情遠遠不如毗鄰的保亭縣。

  海南省南海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胡衛東在五指山市文化發展主題研討會上稱,他觀察、研究五指山市的城市文化定位問題已長達5年。五指山作為海南南部各自治行政區域中唯一以市為建制的地方,沉澱了3000多年的黎族歷史、文化,保存著海南最早的文化形態。這種歷史沉澱、黎族文化地位和行政地位註定黎族文化大旗必須由五指山扛起。黎族文化地位的提升、黎族同胞的文化歸屬感以及海南黎族文化中心區等歷史使命決定了五指山應儘快回歸“黎都”身份,通過黎族文化統領文化産業體系、城市形象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對外宣傳體系,打響“世界黎都”的聲名。 胡衛東稱,隨著時代的發展,五指山作為海南最高山峰這一點並不能成為五指山市的唯一性和可識別性,五指山市文化定位在五指山和民族文化之間搖擺不定。城市文化應當是能形成有效産品體系並支撐地區發展的。黎族文化正是從五指山市內挖掘出的古老的、具有地域性且不可複製性的文化符號,通過黎族文化折射出的民俗、民風、民情能得到世界的認同,進而支撐城市發展。“黎族傳統紡織染繡技藝”于2009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急需保護的12大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黎錦逐漸受到國際、國內的高度重視,這些都佐證了黎族文化正被世界認同。

  【1】【2】

熱詞:

  • 五指山市
  • 世界黎都
  • 黎錦
  • 景點
  • 文化地位
  • 保亭縣
  • 可識別性
  • 民俗
  • 傳統紡織
  • 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