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黃梅生:86棵“小草”的“校長爸爸”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南昌6月1日電(記者 吳鍾昊)“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棵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找。”在江西新餘的分宜縣就有這樣86棵需要用愛澆灌的“小草”,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但他們卻在一個“大花園”裏沐浴著親情與友誼的陽光,找到了童年的幸福。

  下午放學後,孩子們就排著隊從學校出發,一路唱著歌兒回到不遠處的“大花園”──德仁苑。站在門口迎接他們正是他們的校長──59歲的黃梅生。

  “校長爸爸好!”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向黃梅生問好。黃梅生抱起一個孩子,輕輕地捏了捏她的小臉問道:“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啊?”

  “開心!”孩子依偎在他懷裏撒著嬌。在黃梅生看來,這些沒有父母呵護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和快樂。

  記者從這些七八歲的孩子臉上看不到太多孤僻,他們面對鏡頭表現出小小的羞澀,笑容和其他孩子一樣天真爛漫。“每天放學,只要看到他們把衣服搞臟了或者臉和花貓一樣,我就高興,這説明今天他們玩得很開心。”黃梅生説。

  作為分宜一小的校長,他總是對德仁苑的孩子們格外“偏心”,因為從第一次家訪孤兒開始,他就被一個個在貧窮中無人呵護的童年所觸動。

  2003年春節期間,黃梅生走進一個平時在校表現不好的學生家時,看見了意外的場景。一間漆黑潮濕的小屋,大過年的,飯桌上只有一碗蘿蔔和一碗白菜。原來,這個9歲的孩子從小沒有父母,跟著年過八旬、雙腿殘疾的奶奶相依為命,連桌上的白菜也是鄰居接濟的。

  離開之後,黃梅生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成長將面臨怎樣的困難和考驗?但是我能做什麼?”一個念頭漸漸變得清晰起來:他要在分宜辦一所孤兒院。

  為了獲得支持,黃梅生對全縣孤兒的生活現狀進行調查,並把調查到的情況彙編為一份詳細的農村孤兒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滿懷希望地投寄給各級慈善組織、公益機構、政府部門,期盼能夠爭取到修建孤兒院的項目和資金支持,結果並不如意。投信行不通,他就開始登門拜訪,迎接他的依然是客套的回絕。時間一久,這個小學校長就被冠以了“高級乞丐”的頭銜。

  然而,這個“高級乞丐”長達6年的努力,讓人看到了他的認真與執著。在2008年,他爭取到了上海德仁基金會的資助和分宜縣政府的配套資金,建起了德仁苑。同年10月,第一批34名孤兒正式入住,他們被安插在分宜一小相應的班級接受義務教育,在德仁基金和各界幫助下衣食無憂。

  “這些孩子很需要鼓勵。摸摸他們的小臉蛋,抱一抱他們,誇一誇他們,他們就能高興好半天。”黃梅生把每個孩子的生日都記在自己隨身帶的小本子上。每次出差,他一定會給孩子們帶回當地的土特産,甚至在外喝喜酒,他也不忘把沒吃完的喜糖帶回給他們。

  在黃梅生的帶動下,分宜一小的師生們都主動幫助德仁苑的同學。每天早上,孩子們把自己攢下的零花錢塞進校門口的捐款箱裏,認真地在本子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捐款金額,臉上滿是自豪。

  現在,去德仁苑看孩子成為黃梅生生活中最大的樂趣。“這些孩子如果沒有好的成長環境,很可能走彎路。我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我可以儘自己所能多做些善事,並從中得到快樂。”他説。

熱詞:

  • 黃梅生
  • 農村孤兒
  • 小臉
  • 小草
  • 德仁苑
  • 孩子的成長
  • 2008年
  • 義務教育
  • 歌兒
  • 抱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