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學者:中國可借上合經驗建海上合作組織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上合組織聯合軍演

  時下,成長的老虎正遭遇蚊蟲不斷叮咬。《環球時報》最近刊發有關“中國版香格里拉論壇”的設想,跳出了聞雞起舞的怪圈,但仍是治標不治本的舉措,局限于話語權爭奪層面,且有另立爐灶的嫌疑。

  周邊麻煩集中在東部,而糾結于海上。本質上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我成功推進東亞地區一體化的反彈,也是東盟“10+1”機制未從經濟層面及時升級到安全層面的後果。南海問題凸顯了中國成長需要突破的三重局限:

  其一是文明局限:如今,中國肌肉的增長遠遠超過思維進化的速度。中國的力量已經全球化了,但是我們的思維意識仍然徘徊于傳統儒家文化內陸型的文明體系中,難以支撐海上中國的崛起。

  其二是體系局限:傳統的東亞體系以中華文明為中心、以朝貢體系為特徵,是垂直型的等級秩序。西方的入侵,推翻了這一體系,帶來了民族國家主權為核心的平行國際體系。領土、領海問題凸顯出來,體現了東亞體系的失范。

  其三是認同局限:亞洲本是一個地理概念,現代性的濫觴在亞洲形成了新的認同,讓日韓等國將自己劃入西方陣營。美國重返亞洲,已成事實。不確定的是,日韓菲等國是否“重返”亞洲,畢竟它們仍然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屬於所謂“民主共同體”。亞洲能否成為亞洲,是給中國崛起帶來的嚴峻考驗。

  為打造一個全新的國家身份,應對上述三重考驗,筆者建議,可倣照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功經驗,倡導成立海上合作組織(Maritim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MCO)。

  不同於上海合作組織,海上合作組織不劃界,而著眼于海上權益的共識。簡言之,不追求最大公約數,著眼于最小公約數。能形成海上合作的意識,減少麻煩,不搞對抗,就算成功。

  海上合作組織將致力於管理海上邊界安全,資源共同開發與危機管理。為此要倡導海上新安全觀,深化10+1及10+3合作機制,打造東亞自貿區。海上合作組織將是包容性、開放性的合作組織,基本架構有三圈:內核是東亞國家組織,外核是區域力量對話機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最外圈是與歐盟、聯合國等的觀察員論壇,將所有矛盾方、利益攸關方、關切興趣方,都以不同架構包容進來。

  如此,海上合作組織將成為中國為亞太提供的“安全公共産品”,源於中國而屬於亞太,體現了我“包容性崛起”新戰略思維。可以考慮聯合東盟共同提出,以《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東南亞友好條約》為指導,以《聯合國憲章》為精神,倡導海上共同行為準則。進而可以建立與上海合作組織對話機制,形成歐亞合作組織的雛形。

  路遙知馬力,我們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底氣,不要被巷子裏的爆米花傷了雅興。海上合作組織建立起來,虛張聲勢的美國重返亞洲也就hold不住了,正好給了美國一個臺階下。(作者是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熱詞:

  • 上合
  • 朝貢體系
  • 合作機制
  • 中國的崛起
  • 中國版
  • 環球時報
  • 上海合作組織
  • 聯合國憲章
  • 聯合軍演
  • 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