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週刊:美無須變得更"中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時代》週刊網站5月29日文章,原題:我們關於中國的真正盲點 2年前,中國發起一場雄心勃勃的運動,吸引海外華裔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回國,尤其是身在美國的人才。《紐約時報》曾報道,這一人才發展規劃承諾提供免費住房、免稅和最多15.8萬美元的獎勵,這進一步加重美國人的受威脅心態。

  但詹姆斯 法洛斯在新書《中國航空》中講述了一個更難以令人忍受的故事,他記錄了中國從無到有創建世界級商用航空産業的努力。而這只是中國驚人崛起的縮影。

  中國人也有不利條件。工程師被訓練得墨守成規,而非創造性的、能適應未知境況的人才。國家資本主義的假公濟私文化使外來投資存在風險。政府透明度和公共信任的缺失也阻礙公民發揮主觀能動性。

  美國人通常對自己的優點視而不見,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明顯缺陷。國家被嚴重的、不對稱的政黨對立削弱。首席執行官和股東沉迷于季報,而非長期經濟健康。銀行家仍然認為,金融工程是工程學範疇,通過賭場一夜暴富等同於創造社會價值。

  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正在崛起,有關美國衰弱的預測無處不在。法洛斯當時在書中寫道,我們不應該捆住手腳,努力變得更“日本”,而是要更像我們自己。那個故事的結局是:美國復蘇,日本陷入“失去的10年”。今天的故事如何收尾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資金不足的大學、充滿銅臭味道的意識形態政治、對於財富的過度關注以及缺乏深謀遠慮的移民政策更應該讓美國人警醒。這些才是美國繁榮的威脅,而非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或15.8萬美元的獎勵。

  我們應謹記的是,相對於美國保持經濟所需要的變革,中國創造擁有一流就業機會的經濟所要經歷的變革更加痛苦。因此,讓中國去飛吧!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吧!我們無法通過更“中國”而打敗中國,但卻可以變得更像自己。▲(作者劉柏川,伊文譯)

熱詞:

  • 中國
  • 日本
  • 中國創造
  • 紐約時報
  • 時代
  • 法洛斯
  • 國家資本主義
  • 中國航空
  • 金融工程
  • 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