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78隻黑臉琵鷺駕臨廣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29日,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鷺鳥飛翔。記者邱偉榮攝

5月29日,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鷺鳥飛翔。記者邱偉榮攝

在蔚藍天空的襯托下,飛翔的鷺鳥像一幅油畫。記者邱偉榮 攝

  海豐濕地今年發現的黑臉琵鷺是最低潮的3倍

  本報訊 (記者劉幸通訊員林蔭)昨日,伴隨著海豐鳥類自然保護區教育中心及生態教育園正式啟用,首個粵港合作開展的濕地保護項目歷時5年多後宣告結束。廣東省林業廳表示,海豐濕地項目建立了濕地保育生態補償示範基地,為廣東率先開展濕地補償試點提供了典範。調查顯示,今年濕地內發現的黑臉琵鷺就有78隻,是最低潮的3倍,並且這個數字相當穩定,處於緩慢增加的態勢。

  “鷺鳥會不辭勞苦從香港飛到海豐覓食,然後返回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濕地的家棲息,令人相當好奇。”説起粵港合作的緣由,長期在米埔自然保護區調查的文賢繼教授告訴記者,“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飛行航道上,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其中重要的驛站,其關係著如黑臉琵鷺和卷羽鵜鶘等重要候鳥或國際瀕危水禽的存亡。”

  5年多來,海豐濕地項目除協助當地開展濕地保育工作,還有計劃推動該區的經濟發展。項目開展初期,就保護區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研究發現,比較基圍養殖及集約式養殖方式的成效,漁民以基圍方式營運魚塘,長遠利潤並不比集約式養殖法少,而且還能吸引更多候鳥前來覓食,實現和諧發展。因此項目中力推濕地周邊的養殖戶採用基圍方式養殖魚、蝦、蟹及蠔等海産,並通過與自然海區的水交換來補充天然餌料。

  另外,由於海豐濕地採取天然的養殖方法,海産達到國家農業部農産質量安全中心的無公害認證標準,價格反而更高。

  據統計,去年冬季有6萬隻以上的水鳥在此越冬,比2008年增加了2萬隻。其中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在區內一共發現78隻,是上世紀90年代最低潮時的3倍。另外,保護區內還記錄了兩種屬國家I級保護、35種屬國家II級保護,以及37種為省重點保護的鳥種。因此2008年,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熱詞:

  • 黑臉琵鷺
  • 卷羽鵜鶘
  • 廣東海豐
  • 鳥類
  • 鷺鳥
  • 基圍
  • 2008年
  • 覓食
  • 米埔自然保護區
  • 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