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護長城:上承祖先 下傳子孫(感言 建言)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0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産,其建造時間之長,分佈地域之廣,影響力之大,是其它文物不可比擬的。

  不可否認,長期以來長城仍然面臨著相當嚴重的人為和自然破壞的威脅,特別是近年來人為破壞有加劇趨勢。以法人違法為主體的建設、開發性破壞已成為當前破壞長城的主要形式,具有來勢兇猛、破壞力大,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特點,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保護管理力量薄弱、經費匱乏等因素導致破壞長城的行為不能被及時有效制止。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包括長城等在內的文物保護的理念和認知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比如,以前我們談起長城,較多的是關注長城墻體本身和修築于墻體之上的附屬設施敵臺、馬面、城門等。而現在隨著文化遺産保護概念的擴展,我們在關注文物本體的同時,也開始注意對其環境風貌、景觀的保護。對於長城而言,以前調查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些與長城有關的遺跡,例如相關的生産、生活設施,長城周邊的自然、人文狀況等,都將作為長城保護的重要內容。

  應儘快完成長城資源調查。科學調查,全面準確掌握長城現存狀況,是落實長城保護法規和管理措施最基礎的工作。儘管長城遭受破壞的形式和原因多種多樣,但是家底不清,保存狀況不明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幾十年的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長城保護政策法規的出臺,嚴重影響了具體保護計劃、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長城家底不清已經成為長城保護、研究等工作深入發展的瓶頸。從這個意義上説,長城資源調查不僅是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目前,長城資源調查已經進入尾聲,建議及早向社會發佈相關信息,使更多的人能夠得到長城保護資源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促進全社會保護長城的積極性。

  加大實施長城保護工程的力度。長城歷史久遠,時代交迭,地域廣闊,情況十分複雜。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均須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對長城瀕危點段全面進行搶救維修。同時,各級政府均應對沿線長城明確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段,並對社會公佈;各級政府均應頒布長城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各級政府均應設立專門的長城保護管理機構,落實長城保護員的有效制度。

  加大社會公眾長城保護意識。長城和大運河一樣,是大型和線型文化遺産,沿線涉及眾多地區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化,因此長城保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社會民眾的集體力量。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在激發廣大民眾愛國熱情的同時,極大地推動了長城保護工作。今天,要通過宣傳使廣大民眾正確認識開展長城保護的重要意義。長城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文化遺産,是人類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的傑出代表,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做好長城的各項工作,上承祖先,下傳子孫,只有每一位炎黃子孫都認識到長城保護的偉大意義,參與到長城保護的實際行動中來,長城文化遺産才是最安全的。

熱詞:

  • 長城保護
  • 下傳
  • 長城歷史
  • 保護管理
  • 建言
  • 祖先
  • 保護範圍
  • 鄧小平同志
  • 世界文化遺産
  • 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