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哈薩克牧民災後“變身”:別了遊牧 進了社區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9日電(記者杜靜、趙春暉)兩年前,他們是被洪水沖毀住房的哈薩克牧民,一時不知所措;而今天,他們是住著別墅式新房的社區居民,忙時養牛放羊,閒時到社區服務中心健身、上網。

  5月底的新疆阿勒泰草原沙棗花飄香,在福海縣齊幹吉迭鄉,龍源社區“闖”入記者眼中,這是一片草原上最搶眼的建築:花形鐵柵欄圍成的獨立院落,或紅或藍的彩鋼屋頂,綴有“羊頭”飾樣的橘黃墻壁,吐綠抽蕊的菜園子。

  如果不是事先有所耳聞,記者很難相信住在這樣漂亮住房裏的竟是2010年被雪災洪水圍困的遊牧民。在此之前,他們住的土坯房散落在河道中,年久失修;牧人們往返于遠冬牧場和春秋牧場之間,“羊追雪、雪趕羊”地每年搬遷二三十次,跋涉上千公里。

  齊幹吉迭鄉黨委副書記趙四海介紹説,2010年4月鄉里發生了幾十年一遇的融雪型洪水,140多戶散居在河道一帶的牧民房屋被淹。對口的黑龍江援疆幹部了解情況後,決定把災後重建房作為援建項目之一,為受災牧民搶建新居。經過半年多的緊張建設,在緊挨鄉政府的一片草灘上,76套高標準的重建房在冬季來臨前全部竣工,首批76戶重災戶先後遷入新居。

  為了讓受災牧民溫暖定居,大慶市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免費提供了龍源社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建成後的社區不僅住房漂亮,水電路齊全,還有專門開設的網絡室、閱覽室、活動室、文化站等。

  記者走進一座小院,54歲的古麗加米 葉爾米亞正在忙家務,屋內墻壁雪白,傢具時尚。她説,洪水衝垮了他們烏倫古河邊的房子後,她和很多受災牧民在政府的幫助下蓋了現在的新房,“現在的房子好,亮堂,安全”。

  古麗加米的新家總面積約80平方米,兩個臥室,一間寬敞的客廳,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老人説,以前是羊群到哪人就到哪,剛住進來時還不適應。原來燒水做飯用牛糞、柴火,一燒就得兩個小時,現在用上煤氣,做飯快得很。

  與城裏的社區不同,在社區的東側,還集中建有牲畜專用的暖圈。平時,社區裏的牧民到圈裏飼喂牛羊,因為距離新居較遠,人畜分離,滿院牛糞羊屎的情形再也看不到了。

  毗鄰新居的社區服務中心裏,退休幹部帕提汗 帕依拉合正在“綠色網吧”上網。他説平時與他做伴的,除了像他這樣的退休幹部,還有很多社區裏的定居牧民。而在一站式辦公大廳裏,不時有人來諮詢、辦理新農保、新農合、農村低保、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等事宜。

  短短兩年間,從受災牧民變成社區居民,習慣於在山溝裏轉場遊牧的哈薩克人大都像古麗加米一樣,有些幸福得“發暈”。而鄉里則趁勢利導,讓他們在享受社區提供的各項服務外,利用集中居住的機會學習技能,不僅養牛牧羊,還學著拾掇菜園子、到合作社打工。定居牧民裏有人到內地學習、有人外出務工……

  記者從福海縣委了解到,2006年以來,當地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完成標準化定居2013戶,定居牧民10065人,佔牧民總數的41.5%。按照規劃,今後5到8年內,全縣的遊牧民將全部實現安居,享受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和現代文明生活。

熱詞:

  • 變身
  • 烏倫古
  • 哈薩克人
  • 遊牧
  • 發暈
  • 綠色網吧
  • 羊頭
  • 社區居民
  • 菜園子
  • 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