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青報:有多少改革在公平焦慮中喪失共識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取消高考的聲音此起彼伏。近日出現的湖北孝感的“吊瓶班”、東莞的“赤膊班”等事件,再次把矛盾指向高考。對此,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認為,“很多人認為高考就是萬惡之源,覺得取消了問題就解決了,其實取消了會更亂。”在他看來,高考取消後的直接後果是學生免試推薦上大學,免試推薦的結果是“開後門”成風,社會不公成風。(《深圳特區報》5月27日)

  劉校長的觀點,代表了很多人對“取消高考”的基本態度。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前副部長趙沁平就表示,“由於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還相當大,高考仍然是現階段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如果取消,會導致更嚴重的、新的教育不公平”,其本人甚至斷言,“如果你在網上發個帖子,宣佈取消高考,我想可能會遭到80%網友的反對”。

  我更願意把這種對於高考改革的態度稱為“公平焦慮”,即反對“取消高考”的人,本質上並不反對高考改革,也不認為當下的高考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安排,他們實際上反對的是在公平缺失之下走了樣的改革!可以説,在普遍的“公平焦慮”之下,不要説根本性的改革,就是試點改革也會如履薄冰,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如,北京大學推出的校長實名推薦制,轟轟烈烈的試點改革換來的並非改革者期許的“放手推薦”,而是中規中矩的“按平時成績推薦最優者”。

  試點改革尚且如此,大規模的改革更是一種奢望。沒有試點作改革的基礎和支撐,即便再激進的改革者也很難下定推行大規模改革的決心。或許有人會認為,這種肆意蔓延的“公平焦慮”,會讓任何改革都沒有推進的餘地,因為但凡改革,都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在漸進過程中種種的不夠完美,就是推進改革所應當付出的代價。這樣的觀點看似有道理,卻沒有解決“公平焦慮”所觸及的實質性問題。

  事實上,改革過程中的“公平焦慮”,既是對結果的焦慮,也是對過程的焦慮。沒錯,改革需要成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問題是誰來承擔這樣的成本和代價,有沒有一個公平合理的分擔機制?誰來監督好問責改革結果與改革者所宣稱的改革願景之間的不一致?如果這些基礎性問題都解決不了,改革者勾勒的改革願景再美好,也是缺乏足夠吸引力的烏托邦。這種情況下,即便大家都覺得現實已經積弊重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理想層面的“都覺得要改革的共識”也要讓位於現實中的維持現狀。

  現實中,很多的改革都是這樣。當大家滿心歡喜對改革願景充滿期待,改革的實際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以中國地域之大、局面之複雜,任何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但這並不能成為改革走樣的藉口,尤其不能成為“關門改革”的理由。歷史實踐早已證明,很多“謀于密室”的改革,當改革的潮水退去時,人們毫無意外地發現,發端于“公平焦慮”的改革,最終都會讓“公眾更加焦慮”。所以,今日中國之改革,若要重建共識,無論如何都不能回避公眾日益嚴重的“公平焦慮”,而解決之道無非是讓公眾切實參與和監督改革的進程。

熱詞:

  • 高考改革
  • 公平焦慮
  • 中青
  • 深圳特區報
  • 吊瓶班
  • 兩會
  • 免試
  • 地區差距
  • 歷史實踐
  • 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