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寧夏“郵癡”何建勳用郵票講述回族故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銀川5月29日電(記者何晨陽 鄭一晗)“一枚一寸見方的郵票能做什麼?除了能寄信外,還能講故事!”42歲的何建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淡綠色封面的集郵冊説,郵票是歷史的無聲講述者,方寸之間囊括了萬千知識。

  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一名中學教師,自從14歲與郵票結緣以來,何建勳一直把集郵當成自己的一項“業餘事業”,逐漸摸索出一條用郵票講述回族故事的集郵之路。

  翻開他定名為《回回民族》的集郵冊,關於回族溯源、節日、名勝和經貿等十三個方面的條目赫然出現在目錄頁上。

  記者翻開了郵冊第一節“陸上絲綢之路,開啟中阿文化交流之源”。只見11枚各具特色的郵票被列成四排:綠色的西安古城郵票、代表武威的銅奔馬郵票、敦煌壁畫出行圖、長城郵票上蓋有長城終點嘉峪關的實寄封、天山天池、塔克拉瑪幹沙漠和來自哈薩克斯坦與伊朗的郵票把陸上絲綢之路串聯起來。目光沿著郵票的排列順序遊走,絲綢之路的軌跡和各具特色的沿途風光便盡收眼底。

  2010年開始舉辦的中阿經貿論壇成了拉動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交流的新引擎。為了表現這一主題,何建勳把蓋有長城和椰棗樹紀念郵戳的論壇開幕首日封貼進了郵冊,旁邊還加上了“承中阿傳統之友誼,開啟新 絲綢之路 ”的説明和“民族團結,則國家富強”的一段感言。

  回族的節日、風俗也是郵冊“講述”的重要內容。為展現“朝覲”這一主題,何建勳用了20世紀90年代常見的7枚民居郵票,分別代表寧夏、雲南、青海、北京等地,中間用一枚印有波音747飛機的郵票連接,右側則是一枚印有海上鑽井平臺的沙特郵票。

  “當時不知道用什麼郵票作為連接,想了好幾個晚上才想到這枚飛機郵票。”何建勳説,為一枚郵票的佈局,幾個晚上睡不著覺的事對他來説很平常,但他不覺得累,因為集郵是他28年來的愛好。

  14歲那年,他無意中發現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寄來的信件。信封上一枚紅底金花中間是國徽的彩色郵票引起了他的濃厚興趣。

  “父親告訴我收集郵票叫集郵,集郵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業餘生活。”父親給我買來了第一部集郵冊,並工整地寫下我的名字和“1984年7月10日”。

  從此,何建勳就開始了他的集郵路:上學時自己攢零花錢買,哥哥姐姐到外地也會給他帶一些展示當地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郵票,參加工作後更是集郵成癡。28年間,他蒐集的郵票超過2000枚,其中有120余枚阿拉伯郵票。

  何建勳説,隨著蒐集的郵票種類越來越多,他開始思索如何能讓它們形成一個能在一定時間跨度內體現歷史文化的專題。“我始終覺得集郵其實就是用郵票來講故事,機械的積攢價值不大!”

  在今年舉行的寧夏回族職工書法、美術、集郵展上,《回回民族》為何建勳贏得了榮譽,但他並不自滿。

  “其實我覺得集郵也有一種責任感在裏面,一枚枚郵票組合在一起就不單是郵票了,它成了歷史講述者。”何建勳説,他今後還會以郵票為媒,把回族歷史和文化通過郵票“講述”,讓更多的人了解回族及伊斯蘭文化,了解中國。

熱詞:

  • 何建勳
  • 講述
  • 郵票種類
  • 回族歷史
  • 回回民族
  • 中阿
  • 講述者
  • 名勝
  • 敦煌壁畫
  • 集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