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8萬瀋陽人上了社區科普大學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趙靜報道 如今上社區科普大學,已成為8萬多瀋陽人新的樂趣和習慣。5月28日,像每個星期一一樣,皇姑區牡丹社區愈大乾老師的“環境與健康”課堂上,擠滿了社區居民。他們説,上這個大學,不圖別的,就是讓自己生活更科學。

  社區科普大學是瀋陽市科協在全國首創的一種科普形式,創建於2002年。它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學員自願參與,教學內容也是根據居民需要而設,健康保健、科學健身、家庭烹飪、心理衛生等應有盡有。它不同於一般零散的科普報告和講座,實行系統授課、規範管理,一年兩個學期,每個月開課3次,由市講師團講師授課,學員期滿頒發結業證書。

  談到社區科普大學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居民們深有感觸。“這兒的老師責任心強,我學了不少健康知識,以後就不會被那些賣藥的人忽悠了。”一位70多歲的老人堅持每週都來社區上課,時間一長儼然成了半個專家,還時不時給兒孫們科普一下。藥大社區居民周承凡原來打零工,自從2006年參加社區科普大學和社會上的廚師培訓後,當年就開了小吃部,幾年下來生意越做越紅火,還為社區解決了8個人的再就業問題。57歲的榮秀琴,當市府路社區科普大學班主任7年了,如今,她已有3個結業證書在手,成了社區活動的骨幹成員。

  “社區科普大學之所以能夠可持續發展,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生存、文化、生活質量等需求。它提高了社區居民科學素質,也促進了社區管理和社區和諧穩定建設,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瀋陽市科協有關負責人這樣説。

  10年來,瀋陽市已成立社區科普大學分校305所,在籍學員1.6萬人,結業學員6.5萬人。先後開設30多門實用課程,組織課堂教學10萬多課時,編印系列教材6套26本和《身邊科學》等輔助讀物10多種。講師團老師達1000多人,絕大部分都是從各個領域退下來的專業人士,他們用畢生的工作經驗,以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把科普知識傳授給群眾。“家庭烹飪”課的主講老師、特級廚師郝廣生深感做好科普工作並不簡單,“給老百姓講課要講如何吃得安全、健康和營養,可不是像廚師培訓那樣只講如何做得好吃就行了,要像跟朋友嘮嗑一樣,大家才願意聽。”

熱詞:

  • 大學班主任
  • 社區居民
  • 社區管理
  • 科普工作
  • 老師
  • 身邊科學
  • 結業證書
  • 講師團
  • 廚師培訓
  •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