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體壇周報記者段旭發自聖安東尼奧 在聖安東尼奧,很多東西是不會變的,比如五六月的持續高溫,比如小河邊的游人如織,比如隨處可見的“Go Spurs Go”旗幟,比如馬刺訓練館距市中心之遙遠。但有些東西,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幾年前有那麼一天,就在那遙遠的訓練館裏,主教練波波維奇向全隊宣佈:把球交給鄧肯低位單打,不再是馬刺進攻體系的核心。説完這個,天沒有塌,河沒有幹,隊內沒有發生任何激烈的爭鬥,日子就這樣平靜地往下過。從那天起,馬刺逐漸從緩慢的陣地攻防中掙脫出來,打得越來越快,以外線球員為主導的場面越來越多。
“這是一場歷經多年的革命,”鄧肯説,“改變有點慢,這使得它更容易理解一些。”
如今,馬刺重返西部決賽,已成為一支靠高得分贏球的隊伍,帕克或吉諾比利主導的擋拆,成為他們發起半場陣地進攻的主要方式。波波維奇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這跟發明互聯網不一樣。”但跟過去四個奪冠的賽季比起來,馬刺已是天差地別,助理教練邁克 巴登霍爾澤説:“很多冠軍賽季,打到比賽末段,我們就會有條不紊地圍繞着蒂米(對鄧肯的昵稱)來打。”
馬刺進攻過去與現在的差別,在巴登霍爾澤嘴裏“接近黑夜與白天”。而在進攻當中,鄧肯扮演的主要角色,也從過去的低位持球單打,轉變成現在擋拆之後的移動進攻或中距離跳投。波波維奇推行的變革,在鄧肯那裏沒有遇到任何阻力。“如果你的王牌球員不同意,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巴登霍爾澤説,“如果他不買賬,你就會有麻煩。”
馬刺教練組為鄧肯所做的考慮是:第一,減少低位持球單打,可以減輕他身體的壓力,幫助他在三十好幾的年紀保持健康;第二,馬刺的防守已從聯盟頂級水準掉了下來,球隊要取得成功,進攻的水準必須升上去。“想法就是為了贏得盡可能多的比賽,把你自己放到競爭冠軍的最佳位置,”鄧肯説,“要達到這個目標,你得充分利用手上的球員和天賦,而這,正是波普(波波維奇)向來所擅長的東西。”
雖然方式變了,但其實,如今馬刺主打的擋拆,和當年圍繞鄧肯低位進攻展開的戰術,目的是一樣的,都是要迫使對方防守做出選擇。鄧肯年輕的時候,對手要選擇的是:要麼包夾鄧肯,要麼讓他得分。現在打擋拆,對手要選擇的是:要麼夾擊持球的帕克/吉諾比利,放鄧肯或外圍射手跳投;要麼不夾擊,看帕克/吉諾比利殺傷禁區。如今馬刺一場比賽,大約要打60次左右的擋拆,有些回合甚至要打多次。
從常規賽來看,雷霆並沒有找到應對馬刺擋拆的好辦法──兩隊交手三次,馬刺場均能拿105.7分,其中帕克23.7分。有人問雷霆主帥斯科特 布魯克斯:雷霆對擋拆的防守,能比雙方常規賽最後一次交手時更好嗎?那一場,馬刺在俄克拉荷馬,以114比105取得勝利。
布魯克斯回答:“我當然希望如此,因為如果不能(防得更好),我們就麻煩了。”
馬刺也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