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佛道共居的濟南峨嵋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1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峨嵋山原名靡笄山,位於濟南槐蔭區段店鎮大金莊西。高不過百米,但所處位置十分緊要,堪稱泉城的西門戶。其東北有“齊煙九點”之一的匡山,東南有如萬壘雲屏的臘山。三山相倚,在泉城之西共同構成了一個大大的“V”字,峨嵋山就在這“V”字的底部牢牢紮下根基。三山與東面的鵲、華二山遙遙相對,抱擁泉城,又聯合城南的綿綿青山,把個老城濟南穩穩地“放在一個搖籃裏”。

  峨嵋山臨河負野面城,峭拔而無附麗,登山頂俯瞰遠眺,四面景色各異多彩。據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長清縣誌》載:“其山有內四景、外八景。內四景為:仙閣遠眺,跂泉清歌,幽洞消夏,古柏參天。外八景為:筆架煙雨,墨池雲樹,柳堤春色,松株霧雪,古冢蒼葭,孝裏黃麥,濟水晴帆,埠燈晚照。”僅此十二景,昔日峨嵋山四週的迷人景色已盡收眼底:古濟水西天而來,繞山北流,又沿峨嵋山北麓掉頭東去。麗日晴空,船帆片片;夜晚的碼頭燈火閃爍,如詩如幻。周圍柳堤、松林、蘆葦、黃麥,山上仙閣、清泉、幽澗、古柏……如此美景,怎能不讓人沉醉咏嘆。

  峨嵋山的山文化著實豐厚,佛教與道教先後興盛。清初始建大悲寺,至光緒年間,形成由正殿、文昌閣、鐘鼓樓組成的寺院。雖説近幾十年殿宇逐漸坍塌,但從僅存的殿閣及碑刻殘跡上,依然可見當年之勝景。登上峨嵋山頂,還可以看到規模宏大的“碧霞元君祠”的殘存遺跡和清道光年間重修“碧霞元君祠”的石碑碑刻。“碧霞元君”傳為泰山神的女兒,北宋真宗封禪泰山,始立像祀之,稱為玉女神;到明洪武帝朱元璋,才賜給她這樣一個顯赫的封號。老百姓並不買賬,他們親切地呼之為“泰山奶奶”。這位慈祥的老祖母般的女神,和高高在上的西王母大不一樣,她很少和王公貴族來往,卻有興趣傾聽貧苦無告的百姓,特別是貧家婦女的呻喚,保祐他們免災祛病,送給他們錢財子嗣,替他們抹去臉上的淚水和心頭的血跡。由此,並不雄峻的峨嵋山香火如此旺盛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泉城一座小小的峨嵋山竟也“三氣”俱在。峨嵋山不大卻有雄氣。春秋初葉,齊國因奪佔祝地並進而經營峨嵋山及長清、平陰一帶通往中原的濟左走廊,從而開始小霸諸侯、雄于東方。峨嵋山不高亦有仙氣。據峨嵋山下的一位老者講述,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最初是在這裡發生的。人們説,峨嵋山羅浮洞的泉水如此豐盈,是財氣凝聚、財源滾滾所致。因為據史書記載,這峨嵋山是武財神爺趙公明的隱居之所。

  山是濟南的脊梁,水是泉城的血脈。伴著濟南新城建設的西進,漸趨入城的峨嵋山,與匡山、臘山一道,默默地守護在泉城的西部,為泉城濟南平添無窮的魅力和靈氣。(陳巨慧 郭繼偉)

  (來源:大眾日報)

熱詞:

  • 峨嵋山
  • 佛道
  • 碧霞元君祠
  • 共居
  • 碧霞元君
  • 三氣
  • 長清縣誌
  • 古柏
  • 遠眺
  • 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