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二手煙”背後的權責審思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被吸煙,我不幹!”近日,北京禮文中學的部分學生走上街頭,宣傳二手煙危害。世界無煙日即將來到,中國控煙協會表示,我國有超過7億的被動吸煙人口,每年有120萬人因吸煙導致的疾病而死亡。面對二手煙危害時,八成被動吸煙者不會站出來制止。

  (5月27日《新京報》)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飯後一隻煙,賽過活神仙”的愜意,歷來為吸煙者津津樂道。更何況,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人情社會,不論是作為社交禮儀的見面敬煙,還是作為社會資本的送禮送煙,香煙似乎都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香煙在無形之中縮短了人們之間的連接距離,在無形之中傳遞出社會互動的符號信息。

  只不過,吸煙者氣定神閒、煙霧繚繞的背後,往往隱伏著無形的社會危害。“二手煙”之害,往往禍及無辜,讓人無處逃遁。每個吸煙的公共場所,都有“二手煙”的毒害者。就算你再小心,都未必能避免成“被動吸煙者”。

  在公眾權利意識覺醒的今天,老百姓在涉及切身利害的領域,神經會更加敏感。面對旁人置喙,吸煙者常常理直氣壯地説:“吸煙是個人自由,別人無法干涉!”“我不要健康與他人何妨!”一邊是吸煙者的個性自由主張,一邊是不吸煙者保障身心健康的利益訴求,控煙之難,就在於如何協調二者的關係。

  透過香煙這個窗口,我們可以更多地看到人與人、人和社會的關係。“吸煙自由説”看似冠冕堂皇,實際上卻經不起邏輯推敲和常識考量。畢竟,任何一項權利的獲得都不能以犧牲另一種權利為代價,任何一種自由的實現都不能以犧牲他人的自由為成本。當身心健康被棄若草芥,當二手煙被視而不見的時候,“吸煙自由説”也就被掏空了意義。

  隨著社會流動的加速,傳統的熟人社會逐漸演變為“半熟人社會”甚至陌生人社會。與之相生相伴的就是社會成員的原子化、個體化,以及價值觀念上的個人主義思潮。只不過,以權利與義務的平衡為核心價值,以自力更生、自我約束為主要內容的個人主義,偏離了它應有的軌道,進入了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歧途,成為“吸煙自由説”的思想基礎。

  正視老百姓合理的利益訴求,回應公眾關心的公共議題,既考驗著社會管理的水平,也度量著現代文明的溫度。從這個意義上講,縮減二手煙的危害,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形成互動機制。而當務之急則是走出極端個人主義的誤區,加強吸煙者的公共管理和自我約束。

熱詞:

  • 二手煙
  • 審思
  • 吸煙自由説
  • 熟人社會
  • 新京報
  • 控煙
  • 權責
  • 人情社會
  • 享樂主義
  • 原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