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陸首批職業入殮師:業務難開展 工作不被理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選擇這個職業,無論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寂寞。”嘉興一位“90後”入殮師直言不諱地向記者表示。日前,浙江嘉興有6女3男共計9名“90後”成為大陸首批職業入殮師。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常年與冰冷的軀體打交道,滿眼儘是生離死別;生活不被理解,工作是諱莫如深的禁忌話題;帶著些許神秘感,背負著這個社會的孤獨與偏見。

  記者了解到,這9個年輕人供職于嘉興天泉佳境禮體中心,指導他們的是台灣過來的一男一女兩個“師傅”——小黃和小林,這兩人是台灣加麗寶生命科技公司的專職入殮師,屬於這一行中的佼佼者。兩位師傅也很年輕,男的31歲,女的23歲,還是情侶檔。

  小黃向記者介紹,在入殮師的工作中,有許多規矩。這些規矩都圍繞著一個中心:視死如視生,一切都以活著的人的標準進行。比如,要稱呼死者為“往生者”,遺體則稱作“大體”。為往生者凈身的水溫以20℃~25℃為宜,還要為往生者敷面膜……

  但人性化的標準並沒換來家屬的認可,偏見在入殮師的工作中如影隨形。“業務開展不是很理想,傳統觀念讓人們對我們敬而遠之。”禮體中心負責人黃鶴對記者説,每次對家屬介紹業務,他總是被家屬嫌棄地擋在一邊。開業至今中心也只接到了8筆業務,每一筆都是業務員與入殮師一再勸説甚至哀求得來的。

  除了“接單”難,偏見還影響著這些年輕入殮師的生活。禮體中心曾給入殮師們找過一個阿姨做飯,但阿姨一聽他們的職業掉頭就走。

  “誰的父母都不會同意自己的孩子選擇這一行。”來自湖南的曾經對記者説。他坦言,現在有許多人對他們的選擇很不理解,總覺得幹這一行晦氣、臟。他也從不主動告訴別人自己的職業。

  “父母都不同意,這麼多年從來不對外人説我的專業。有人問起來只説是學民政的。”22歲的季爍紅無奈地告訴記者,她也從不對外人説自己的專業,害怕一説出口會被人嫌惡。甚至好幾年來,同學聚會她都從未參加過。

  如此不被理解,為何還要選擇這個職業呢?幾乎所有入殮師的回答都是尊重逝去的生命。季爍紅18歲那年,久病的奶奶去世,讓她不能接受的是醫院護工對奶奶身體處理冰冷生硬的動作,最終,她選擇送人最後一程作為自己的職業。去年“723”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後,她曾去溫州為遇難者整容化粧,這是她從業以來最難忘的一次經歷。

  “我們選擇尊重生命,為什麼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這批年輕人坦言,這是他們最糾結的問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熱詞:

  • 職業
  • 往生者
  • 師傅
  • 敷面膜
  • 723
  • 陽光連線
  • 和小林
  • 情侶檔
  • 護工
  • mi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