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兩年誕生近10家 如何監管擴張:酒交所步文交所後塵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0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5月2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繼上海的"紅酒交易中心",註冊香港的"中國期酒交易所"以及四川宜賓的"四川聯合酒類交易所"後,上週末國內又一家酒類交易平臺在貴州成立。酒類金融平臺正如同當年的"文交所"一樣,像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崛起。

  兩年誕生近10家酒交所

  上個週末,貴州白酒交易所宣告成立。該所負責人陳雷告訴記者,該所是國內第二家、貴州首家白酒交易所,在平臺上今後白酒産業的成品酒和基酒等可以像基金股票一樣融資,實現資本和實體的結合。

  不過記者了解到,具有類似功能的酒類金融平臺,其實早已在國內如雨後春筍。去年開始,中國白酒産品交易中心、中國期酒交易所、四川聯合酒類交易所、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等紛紛誕生。目前,國內各類酒類金融交易平臺接近10家,在功能和交易形式上都大同小異。

  實質為酒企融資平臺

  為什麼國內各類酒類金融交易平臺扎堆開張?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貴州茅臺掀起的一波白酒熱,使得酒類收藏投資的價值顯現。據了解,當前白酒收藏流通渠道主要是:拍賣、圈內交易、酒商回購,但這些流動渠道門檻高、無保障,而且價格難以確定。由於缺少了有效、公開、公平的二級交易市場,投資者變現難的問題日益凸現。

  不過記者調查了解到,實際上酒類交易平臺背後真實的作用還是為酒企融資。陳雷就坦言,平臺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酒企解決發展急需的資金"。而在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的平臺上,推出的"水晶舍得"、"鳳香50"等産品大多不是市場上的常規産品,最大的獲益者仍是酒商和承銷商。

  幾成"旱澇保收"行當

  由於酒類交易平臺大多是通過收取交易費和管理費維持運營,因此幾乎是一個"旱澇保收"的行業。以上海酒業交易中心為例,酒品申購費用為5%;上市後買入和賣出的交易費用均為千分之三;如果提取實物酒,還要支付5%的提酒費。對於投資者來説,這意味著,酒品上市後至少需要溢價5.3%,投資者賣出才不至於虧損。

  而在上海紅酒交易中心,除少量熱門品種交易手續費為成交額的0.2%,絕大多數收藏品種交易手續費為2.5%。此外由於中心的每一個交易産品都有實體酒相對應,因此還要收取2%的年化管理費。

  公司交易平臺難監管

  由於交易模式與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藝術品投資類似,文交所亂象在前,包括期酒交易所在內的酒類交易平臺從一開始面向公眾,就遭遇了與天津文交所類似的爭議。

  最大的爭議在於交易所的註冊資本、産品虛擬化以及有無第三方監管等。據了解,國內幾乎所有的酒類交易平臺其實只是某個公司推出的交易平臺,因此而帶來的投資風險不容忽視。

  在監管上,酒類金融交易平臺受到各地金融辦和商務委的多頭監管,但實際運作中由於成交額不大,因此監管力度都不如證券交易所來的規範,這可能是隱藏危機的最大因素。不過業內表示,國內酒類金融交易平臺誕生兩年多的時間,完全可以通過時間來逐步完善法律法規。

熱詞:

  • 交所
  • 貴州白酒
  • 基金股票
  • 酒類
  • 酒品
  • 監管
  • 投資者
  • 交易手續費
  • 勞動報
  • 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