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宇航員食品的週折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7日 1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引進科學、民主後,“科學主義”在中國日漸風行。西方人早已認識到片面強調這種“主義”的負面作用。吃的方面,科學帶來的進步無法估量,但人文方面也不該無視。對宇航員的食品的認識,就提供了典型的教訓。

  最早研製太空食品時人們認為,太空食品要高度濃縮。這些食品應能吸食,進入腸胃後要很快被吸收,産生的殘渣要儘量少,因為空間站盛放排泄物的空間十分有限。研究人員曾設想把食品製成片劑,以便宇航員隨時取用,又不會影響工作。後來制出了用軟管裝的三道菜:蔬菜湯、肝泥、漿果汁。1961年蘇聯太空人季托夫首先食用了這種新食品,結果他感到頭暈,營養學家斷定是因為吃不飽。如今俄國的太空食品中包括了牛舌、鯡魚餡餅、烏克蘭紅菜湯、煎肉餅和雞排……水果泥和蔬菜沙司。

  美國航天局營養生物化學部的負責人斯科特 史密斯説:“在實施阿波羅空間計劃時代,宇航員食用的是裝在類似牙膏盒中的雞肉色拉。今天,我們試圖提供盡可能像平常那樣食用的食品。”他們報告説,宇航員在飛行中有“拒絕進食”的情況,只能攝取正常需要熱量的一半。結論是,“食品做得越香,他們就會越想吃,就能從食品中攝取足夠的熱量。”

  現在美俄合作的太空飛行,宇航員吃的幾乎同地面上一樣:黑麵包、蜜餅、火腿、酸甜汁的豬肉、鵪鶉、波蘭式梭魚、奶酪、蔬菜湯和紅菜湯、草莓、餅乾、巧克力、茶和咖啡。宇航員再也不用從軟管中吸食了。美國人愛吃洋橙、橘子或檸檬,俄國人喜歡蘋果、西紅柿和蔥蒜。刀叉等全套餐具代替了軟管。

  中國的“神五”航天時,航天員楊利偉攜帶的食品,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水。“神六”又有了很大的改進,不但可以吃到熱食熱飲,品種也從神舟五號的二三十種增加到四五十種,其中包括“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墨魚丸”等名菜佳肴。更有意義的是再現了作為中餐靈魂的“飯”與“菜”的配合。在漫長的飛行中,可口的飯菜增加了人性化的生活樂趣。

  經過這樣一番週折,關於太空飲食這一命題,才達到了營養和味道的完美結合。

  隨著文化全球化的迅猛推進,從長遠來看,民族文化的很多成分將要趨於消失。可以預見,中餐將成為中華文化最後的堅強堡壘,因為它在開放年代表現出唯一的逆潮流而動的強大生命力。季羨林先生曾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的世紀”。有人認為他的觀點有些大而無當。美國中餐僑領湯富翔先生則從餐飲角度給季先生以具體的詮釋:中餐可以成為“二十一世紀為中國世紀”的現實依託。實現之道,無疑要把營養和味道完美地結合起來。

熱詞:

  • 宇航員
  • 波蘭式
  • 太空食品
  • 科學主義
  • 墨魚丸
  • 宮保雞丁
  • 魚香肉絲
  • 中餐
  • 主義
  • 太空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