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香港作家:文化人在商業化的香港能找到發展空間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6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廣州5月25日電 題:香港作家也斯:文化人在商業化的香港能找到發展空間

  作者 廖麗麗

  “我不想當文化‘傳教士’,因為傳教士只信一種東西,也讓你只接受這種東西,也許這種東西並不那麼好。香港文化是多元的,我希望讀者多看一些不同的書,接受不同的‘傳教士’。”香港作家也斯(原名梁秉鈞)24日在廣州風趣地説。

  當日,一身黑色西服,頭戴鴨舌帽的也斯作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出現在廣州,為香港書展的首場推廣活動站臺。

  也斯出生於廣東新會,出生翌年便被父母帶到香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創作,譯介法國、拉丁美洲及美國地下文學。今年63歲的他,在詩歌、散文、攝影和評論等領域皆卓有建樹。

  “香港是個商業化的城市,但是文化人在香港也能找到自己發展的空間。香港的文學是多元的,文化來源也比較豐富。”也斯説,香港本身受嶺南文化影響,後來中國現當代文學對香港文化産生重要影響,再加上國外作品在香港的流行,使得香港文學豐富多元,文學的語言也並非單一、規範的語言。

  也斯表示,上世紀50年代是香港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大量電影、文化藝術以及各方面人才與作品從內地到香港,香港文化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也吸收了西方的各種藝術手法,同時還生成許多新的東西。“像嶺南畫派從廣州發展到香港時,香港在慢慢現代化,受這種環境影響後來發展成了抽象的水墨畫。”

  專欄是當時香港文學發展中獨特的現象之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香港文學作品以專欄形式發表在報章上,作家以寫專欄為生。也斯認為,專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空間。他回憶説,香港的專欄從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都有,高峰期出現在70年代,風格多樣化,小説、隨筆、書評等文體均有。

  “但是現在看專欄的人越來越少,專欄本身在報紙上佔據的版面也縮水了,這是一個消失的傳統。”也斯表示,他最近正著手從理論上整理20世紀50年代香港文學的研究,看它們如何繼承傳統與現代的文化。

  也斯説,人們對香港文化有太多誤解,有不少人認為香港沒有文化,稱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他則認為“沙漠也有仙人掌”。(完)

熱詞:

  • 香港文化
  • 香港作家
  • 也斯
  • 文化來源
  • 香港書展
  • 文化人
  • 香港文學
  • 作品
  • 水墨畫
  • 譯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