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社會經濟發展穩定呼喚巨災風險保障機制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6日 0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巨災保險可以將巨災風險轉嫁給專門的保險機構,達成社會有效分工,從而提高政府運行效率,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但在我國歷次巨災損失中,以保險為主要形式的市場化解決手段卻遠遠沒有把作用發揮出來

  4月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陸續遭受了暴雨、冰雹、洪水等自然災害,保險機構緊急啟動抗災救災理賠程序。有關保險業應該如何在國家防災減災體系中發揮作用,特別是如何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的巨災保險制度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巨災保險可以將巨災風險轉嫁給專門的保險機構,達成社會有效分工,從而提高政府運行效率,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這是一項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

  在國際上,保險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災害損失補償機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08年和2011年是全球巨災損失年,直接經濟損失分別達到2690億美元和3700億美元,全球保險補償分別為19.52%和31.35%,而北美的保險補償佔經濟損失的比例高達76%和63%。在我國,近10年來自然災害造成的年均經濟損失在3000億元以上,但以保險為主要形式的市場化解決手段卻遠遠沒有把作用發揮出來,歷次巨災損失中,商業保險的補償比例均不足2%。

  目前我國巨災風險管理體制是以政府為主體、財政為支撐的巨災風險管理體制,這就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但同時也應該將保險業納入到國家防災減災體系之中。對此,不少專家建議,可在3方面重點推進。

  首先,在巨災保險制度建立過程中投入和配給一定的公共資源,比如可以通過各級地方財政建立巨災保險後備基金、對經營巨災保險的單位予以稅收減免政策等。中國人保財險副總裁王和提出,投入不能僅僅局限于財政資金,更多的應當是非資金形式的公共資源,包括發行巨災彩票、提供緊急融資擔保、為巨災風險證券化創造條件等。

  其次,要建立健全巨災保險的法制保障環境。國際經驗表明,巨災保險高效發揮的國家,均形成了自己的巨災保險法律法規體系,如美國的《聯邦洪水保險法》、日本的《災害對策基本法》、《地震保險法》等。巨災保險法律制度的確立,可以規範巨災保險市場,明確政府、保險人、投保人各自的權利義務,保證承保、理賠、巨災保險基金、分保等有序有並效地進行。

  其三,要培養全社會的風險意識。有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承認自身存在巨災風險,但很少有人願意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轉移這種風險,更有不少人明確表示希望依賴政府救助。顯然,不提高全社會的風險意識,就不可能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管理、共同分擔的巨災風險管理體制。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綜合減災“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應增強保險在災害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明顯提高自然災害保險賠款佔自然災害損失的比例,充分發揮保險在災害風險補償中的作用。隨著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推進,一個高效的巨災風險保障機制將最終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熱詞:

  • 巨災風險
  • 人保財險
  • 補償比例
  • 巨災保險基金
  • 風險補償
  • 風險意識
  • 保障機制
  • 保險機構
  • 災害對策基本法
  • 聯邦洪水保險法